馬良先生的榜單張貼出去之後,在城內引起了很大的反響。當然,反對的聲音絕對是有的,而讚成的聲音也是有的。
而馬良先生則是以江陵城官府的名義,開始在城內物色將這麼多流鶯們集中安置的地方了。
不過,如同很多情況一樣,那些流鶯們的表現也是不一樣的。
有的人,應該說比較有腦子的,知道了榜單的內容之後,很高興地表示很樂意接受,並且主動到軍營外頭的醫療點,去接受身體檢查。
但是有的流鶯也許是腦子太差,或者說已經習慣了自暴自棄,對於榜當的號召,不是置若罔聞,就是非常排斥,甚至還鼓動別的流鶯不要去檢查身體。這樣的人,真的是不想自己好,也不要別人好。
諸葛喬得知了情況後,便來向劉禪彙報。江陵城的流鶯們居然出現這樣的情況,諸葛喬彙報的語氣裏麵,甚至帶著頗為輕蔑的語氣了。
諸葛喬的樣子仿佛是在告訴劉禪:你看吧,她們這樣的人,你根本無法跟她們交流。你對她們好,她們還起來反對你的!
劉禪當時就火了。
他對這些流鶯們,一直本著善意與理解的態度。那些主動去接受身體檢查的人,確實是非常好的,但是對於那些不接受,甚至還起來鼓動其他的流鶯的人,他這次是絕對不客氣的了。
也許劉禪這次真的是生氣了,以至於連在江陵城的重建過程中,一直盡量避免使用過多官府權力,更是絕對那些擁有財富和糧食的富戶動用暴力的態度,這次也發生了巨大轉變。
劉禪居然讓馬良派出部分在城內位置治安的軍隊,將那些還在街道上麵四處流竄的流鶯們,一概驅趕到了軍營外頭的檢查點去接受體檢了。
可見,劉禪不是個優柔寡斷的人,他隻是非常厭惡對一般平民百姓使用官府的暴力手段而已。所以有時候,他解決問題的辦法,更多的是采用了比較迂回的經濟方法,效果可能會稍慢顯現,但是效果和影響,卻要比使用暴力好了很多。
應該說,這正是劉禪的仁善,以及對法治的固執堅持,堅決不跨過法治的底線。這是這個時代的人,所做不到的事情,比如馬良先生。他確實是個人才中的人才,可是很多時候處理事務,也不免要流於隨便動用官府權力之嫌了。
流鶯們的數量實在太多,經過統計後,居然足足有三百二十一個人之多!這些人每個人都要經過醫師們的細致的身體檢查,那是非常耗費時間的事情。
而且,劉禪當時到軍營裏麵去找這些醫師的時候,是給他們對他們有所請求的。劉禪請他們,不要這次流鶯們的身體檢查,看成是一次單純的診治活動,而是要將之看成是一項難得醫療研究。
等到這次活動結束之後,他們要總結經驗,為國人製定出來一項可以通用的身體檢查的標準。這樣,以後一般平民百姓無論生病與否,進行身體檢查的時候,就可以按照這個標準來執行,就方便了醫師們的操作。這必定會成為一件在醫療史上,非常有意義的事情的。
當時,那些醫師們聽到劉禪的這個建議的時候,全都露出了驚訝的神情。他們先前確實沒有想到這點。畢竟曆史上的天朝醫師,診治病患大多數人靠的是個人經驗。以至於我們的醫師的診療程序,完全就停留在操作難度極大的“望聞問切”四個步驟上麵了。
所以,劉禪的這個想法,對他們的思想的衝擊還是很大的。以至於,他們之中有些人,對劉禪的這個想法是很反對和排斥的,甚至忍不住譏笑劉禪對醫術的無知。
但是劉禪沒有生氣。他雖然名義上確實是華佗先生和張方平兩人的徒弟,其實根本就沒有學過醫術。所以,他還是很誠懇地請那些讚同他的想法的醫師,盡量勸那些反對的醫師,也一並參與進來。
而且,劉禪也向他們保證,隻要他們能夠把體檢的標準弄好的話,他便會將之送往醫國院,給院內的華佗先生等人評估。如果可以的,這份標準,將來是要成為天下所有醫師在進行體檢的時候,所要遵循的標準了。
那些醫師們頓時是一片嘩然。剛才那些反對劉禪的醫師,臉色則是變得有些難看了,他們的心裏全部都意動了。因為,這可是一件可能讓自己名留青史的美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