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那些人被渡過襄水後,關興心裏其實是非常不願意接受他們,進入自己的軍隊的。那麼怎麼辦?
關興開始的時候索性是一推二作五,根本就不讓他們進入襄陽城,而是將他們打發進入了荊山裏麵。讓他們在荊山自己修建了一個營寨,派了一個校尉過去駐守著,也就不太想再過問他們的死活了。
關興這樣做,其實並未跟馬良先生商量,就自己決定這樣做了。馬良先生當時已經被襄陽城繁雜的政務弄得焦頭爛額,而且還要為當時南郡的戰爭籌備糧草,所以一時間根本就管不到那些死裏逃生的士卒們的情況了。
後來,隨著襄陽城的局麵逐漸穩定下來後,馬良才終於想起來這件事情。關興這時候,才隻好將自己的做法告訴了關興。
馬良心裏其實是有些生氣的。世子當時離開襄陽城的時候,乃是向他們二人特別關照過這件事的,但是這個關興居然出於一己的偏見,就這樣草率地處理了此事。
世子對待那些被俘人員的態度,馬良是再清楚不過了。否則世子也不必這樣大費周章地,還派人親自過襄水,進入曹魏軍的大營去調查情況了。
所以,關興的這樣的做法,要是被世子知道了的,世子必然要暴怒的,說不定還會追擊他們二人的責任的。
其實,馬良倒是比較超脫,世子一向跟他交好,不會對他如何的,頂多就是埋怨兩句。但是關興心裏就很不安定了,立刻就想起當時在宛城的時候,世子他們兄弟人是如何暴怒的了。
於是,關興在向馬良請益之後,便根據馬良的建議,立刻向世子那邊發出了文書,表示自己已經意識到錯誤,會因為此事向成都請罪之類雲雲。
劉禪當時因為南郡的戰事,襄陽城還要借助關氏兄弟之力,所以心裏確實是有些惱怒的,但是並未對關興怎麼樣,加上,他知道關興這封文書,當然是不可能送往成都的,隻是一種表示認錯的姿態而已。
所以,劉禪當時反而還向襄陽發出書信,好言安撫了關興的情緒,隻是讓他多多照顧一下那麼被釋放回來的士卒。
所以,此事就一直被劉禪給擱置到現在,都還沒有對那些士卒們做出妥善的安置。加上前天,荊山忽然有消息傳出來,說是有人因為忍受不了這樣被歧視,已經自刎身亡了。
劉禪覺得,此事是到了必須解決的時候了。
劉禪經過大半天的思考之後,親自提筆給關興和主持襄陽城民政的王甫兩人寫了一封信。
劉禪在信裏出乎意料地,要兩人將所有那些被俘的士卒們的資料,全部銷毀掉。這樣的話,以後就是有人要追查,都追查不了了。
並且,信裏還附加了一道征調令。但是這倒征調令不是給關興的,而是給荊山裏麵的那些士卒們的。劉禪要將他們征調進入漢中。因為到了那裏之後,就再也無人認得他們,更無人知道他們曾經的往事了。
然後,劉禪這才向漢中太守魏延和成都發出信函,讓他們同意這支軍隊的行動。
但是,劉禪還是在信裏向魏延和成都撒謊了。他並未透露這些士卒曾經淪為曹魏俘虜的事情,隻是說那些人的家人都有戰死在沙場,現在都成為家裏的獨子了。他自己這邊為了保住他們家裏的骨血,就不願意再派他們上戰場了。所以,劉禪這邊才會請漢中,將他們接收了。
劉禪這樣做當然是用心良苦的。因為既然連關興都排斥這些人,那麼更別說是魏延那樣的勇烈之人了。所以,這樣的事情勸說是沒用的,世風就是如此,索性來個善良的謊言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