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以工代賑(1 / 2)

劉禪回去以後,就讓諸葛喬自己回去休息,他也回到了自己的臥房。

他隨即躺倒在了床榻上麵,如同很久以前,他在這個府邸裏麵養成的習慣一樣,瞪著一雙大大的眼睛,盯著頭頂的天花板,頭腦裏麵卻在思考著一連串的事情。

其實,自從開始打仗以來,他每日都很忙碌,早已經沒有時間這樣去做了。但是很奇怪地,他回來之後,忽然就不自覺地恢複了小時候的這種習慣了。

劉禪再度仔細思考了潘濬的那個做法的可行性。但是很快地,他就有了決斷。

自己既然已經同意了潘濬向成都方麵上書,就是已經完全授權給他處理了,自己現在再事後幹預,實在是很不智的舉動。何況,這個辦法其實還算是自己想出來的,應該還是有可行性的。

所以,這件事雖然不夠完美,也就可以到此為止了。

劉禪思考的第二件事情,還是將來應該如何對災民們的生活進行救濟。到時候,無論是從哪裏的救濟糧食到達——從江州方麵抑或是從成都方麵來,總歸是要發放到災民們的手裏的。

問題是,這些東西要如何發放到人們的手裏麵,才算是公平合理的呢?畢竟人是不一樣的,更是有懶惰與勤勞之別的。

社會的公平性,至少在這個以體力為主的時代,應該體現為勤勞的人,可以享有更多的糧食、尊嚴和財富;而懶惰的人,雖然同樣有活下去的權利,也需要救濟他們,但是隻能夠讓他們繼續處於窮苦之中。這是沒有商榷的餘地的。

達爾文的進化論,其實是不適用於人類社會的,至少是人類社會的價值觀上麵是不適用的。畢竟,人類最為偉大的地方,就在於人類擁有同情心,能夠憐憫弱者。

但是另一方麵,社會是不可能、也不應該實行絕對的公平的。因為人一出生就會因為基因的差異,限製了個人天賦的差異。加上出生背景和受教育程度的差別,更是造成了個人後天成就的巨大差異。

人的天賦與背景,確實無法選擇,如劉禪自己。他因為自己的出身,使得一開始就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小小奮鬥一下,忽然就可以掌握了一支數萬人之眾的龐大荊州軍,將來,甚至是要做九五之尊的。這是他的命運,他根本無法自己選擇。

而有的人,則自從一出生,就注定隻能夠擔任軍中的小卒,或者田地裏麵的農夫……

天賦天注定,背景不能夠改變,但是人們所受到的教育是可以改變的。然後,隻要社會再給予人們合適、合理的發展通道,完全可以改變國家權力被世家大族壟斷的狀況。

劉禪搖搖頭,覺得自己想得有些偏離了。

但是剛才的那一番思考,其實也不是沒有用。因為這給了他很大的一個啟發,導致後來荊州的戰爭完全結束之後,他終於下定決心在軍隊之中普及文化教育,讓每個士卒都能夠讀書識字。

畢竟,一支有文化、有自己思想的軍隊,是不太可能變成人民與國家的敵人的。

劉禪再度回到了正題上麵,如何向災民分配口糧的問題。他的腦海裏麵,忽然浮現出四個字“以工代賑”。

劉禪一下子就興奮了起來。

現在江陵城的城防多有破損之處,這些需要人手去修補;城內城外因為洪水過境,留下很多淤泥和雜物,這些需要人力去清理;洪水衝毀了不少道路和水利工程,這些也需要重新建造;甚至現在時間已經是夏季,將來的農田灌溉的用水量會激增,也需要修建更多的引水工程,以後同樣可以用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