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當時歎了一口氣,麵對著東吳軍隊之中,最能夠鬧事的兩個家夥,他確實也隻能夠歎息一聲了。
然後,孫權很快也就冷靜下來了。他隨即名張昭代自己各自給孫桓和朱桓兩人寫了一封信。信中內容當然是對兩人一頓訓斥,要求兩人接下來覺得要和平相處,絕對不能夠再出現什麼衝突了。
但是,事情之中最戲劇性的一幕,很快出現了。孫權在嚴厲訓斥了孫桓和朱桓兩人的第二天一早,忽然就派人向虎牙山送出了一封任命書。
可是這封任命書不是給孫桓的,更不是給朱桓的,它居然是給朱異的。朱異不但沒有被孫權訓斥,卻莫名其妙地就升官了,孫權給他升官了——偏將軍!
朱異成了朱家與孫桓的這場爭鬥之中,意外之意外的獲利者。他當時是帶著疑惑和興奮從孫權的使者手裏接過那份任命書的,然後自己拿著樂樂嗬嗬地反複讀了好幾遍,仿佛是身處夢境中一般。
當然,孫權絕對不是神經錯亂了才給朱異加官的。像他這樣的曆經政治方麵鬥爭的老手,當然是有自己的考量的。
既然孫桓和朱桓父子這樣衝突,自己一方麵訓斥了老的,自然是要給小的一點甜頭。這樣一可以讓老的感覺到自己的恩威並施,讓他們繼續為自己賣命。這就是上位者的製衡之道了。
另一方麵,孫權當然之道朱異的心思,為了緩和他和孫桓之間的緊張關係,孫權便毫不吝惜地就給他加官了。
朱桓父子可不是笨蛋,特別是朱異,那絕對是一個人精,很快就明白了孫權的用心。所以,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他們和孫桓之間倒是相安無事,誰也不去惹誰了。
孫權很是得意自己的這一手策略,以為這下子這三個麻煩的家夥應該不會再出事了才對。
但是孫桓和朱桓之間的和平,其實隻持續了不到四天時間!他們之間又因為虎牙山的軍隊部署爆發了激烈衝突。
不過,這次他們可都學乖了,不可能再做出武鬥那麼出格的舉動了。他采取了文鬥,紛紛上表向孫權告狀。
孫權看過兩個人上來的表章之後,頓時氣得臉色都變綠了。他心裏的第一個反應,無疑是大恨孫桓兩人辜負了他的期待;第二個想法則是心痛,他送出去的那個“偏將軍”的頭銜,居然就維持了他們之間三天的和平時間?現在的將軍號難道真的已經變得如此廉價了嗎?
孫權真的想立刻再向虎牙山發出一道命令,立刻就把朱異的偏將軍頭銜給撤掉了。可是他心裏比誰都清楚,他是絕對不能這樣做的。
所以,啪地一聲,孫權同時把那兩份表章都扔在了身前的桌案上麵,心裏氣得夠嗆的了。
大帳裏麵閃動的火光,照得孫權那白皙的臉上微微通紅,但是也照得他的那雙青色的眼珠子,閃現出了駭然的色彩。
孫權知道,朱桓和孫桓兩人之間,現在絕對是水火不容的,已經不可能再談什麼和平共處。但是虎牙山是如此之重要,總不可能沒人去主持軍隊。
孫權立刻想到,撤換掉孫桓和朱桓兩人之中的一個。但是這樣做問題依然存在,這兩個人的軍隊隻怕也是不會服從另一個人的命令的,到頭來還是不會有效果的。
孫權歎息了一口氣,心裏頓時感覺有些無力。然後,他忽然想起來一件事情來,不如給虎牙山派出一個監軍好了,這樣應該可以調解孫桓和朱桓之間的紛爭。
孫權首先想到的人選就是闞澤這個自己最為信重的謀臣。但是現在呂蒙過長江到徐盛的大軍去了,自己身邊現在就更加離不開闞澤了。
孫權無奈之下,隻得選擇張昭和顧雍這兩個人。本來諸葛瑾似乎更加合適,不過他現在不僅在主持枝江大營,還要接替呂蒙指揮江陵城這邊的部隊,哪裏還能夠分身呢?
孫權經過一番思索之後,感覺還是人望極高、行事嚴謹的顧雍去更加合適。
孫權立刻派人去通傳顧雍前來授命。然後,鑒於最近大將多有陣亡,孫權便向陸口港征調了兩員將軍:綏南將軍、錢塘侯全琮和安西將軍、山陰侯賀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