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荊州戰略(二)(2 / 2)

王甫的這幾句話,完全點中了荊州軍現在的所有軟肋。

劉禪不可能不知道這些,但是他覺得,江陵城的防務在自己的前段時間的改造之後,防守超過半年時間,絕對是不成問題的。而糧草問題,隻要有漢中和東三郡的支持,問題倒也不是非常大的。

劉禪便將自己的說法說了。然後,他指向江州,說道:

“我二叔身亡的消息,絕對會在這兩天的時間,傳到成都和江州我三叔那裏去的。他們二人必然暴怒。我三叔絕對會請求出兵報仇,我父親應該會同意,甚至還會親征的。但是現在並非是江州出兵的最佳時機,所以我已經發信成都,請求法正和諸葛軍師兩人,務必要阻止我父親征。江州出兵的時間則至少要到春季,長江水量變得豐沛的時候。因為到時候,我三叔的軍隊可以沿著長江水陸並進,還可以利用水道補給我軍。這必然對吳軍造成極大的壓力。”

石廣元點點頭道:“這樣甚好。到時候張飛將軍的軍威最盛,吳軍因為久攻江陵城不下士氣必然降至低穀,我軍這邊士氣那時候也恢複得差不多了,這樣一起一伏之間,孫權和呂蒙不會看不出來。所以,他們到時候真的可能會選擇撤軍的。”

劉禪聽罷,忽然想起來,他現在手裏還有兩張可以對付江東的牌。

劉禪心裏一動,小木棍指向武陵以西的五溪蠻屬地,說道:“也許我們可以請五溪蠻出兵,從南麵對徐盛的大軍進行迂回包抄,則這支軍隊是逃無可逃了!”

石廣元聽得眼睛一亮,覺得劉禪這也不失是一個辦法。但是王甫久在荊州理事,說道:“五溪蠻一向自處一方,自從我大漢立朝以來,更是時常造反。記得當年伏波將軍馬援,就曾經平定過五溪蠻的叛亂。這樣的蠻夷,我們能夠新人他們嗎?”

其實民族之間的問題,真的是最複雜的一件事情。每個民族內心裏都有自立的傾向性,但是天朝又崇尚大一統,不可能給予太多的自治權。

一旦民族利益與國家利益衝突,民族的合理也訴求很難得到申訴,最終隻有流於暴動這條路。而在國家當政者看來,這便是蠻夷又不服王化,又開始叛亂了。於是,軍隊的鎮壓又開始了。如此周而複始,更是增強了民族之間的對立性,民族的問題永遠無法真正解決。

劉禪說道:“這點王先生不必多慮。將欲取之必先與之,隻要對方開出來的條件足夠合理,他們出兵之後,和我們隻有利益關係,也就不存在什麼信任的問題了。”

劉禪的這個解釋,倒是夠直白,完全不回避“利益勾結”這個難聽的詞彙。王甫對此還能夠說什麼呢?先暫時閉嘴好了。

其實,如果五溪蠻的出兵,還是不能夠徹底改變荊州的戰局的話,劉禪便會發動手裏的最後一張玩牌:引誘東吳境內的山越爆發大範圍的叛亂。

到時候自家的後院都開始燒起大火,前麵又有強勁敵軍存在著,孫權總該乖乖率軍離開南郡,甚至是荊州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