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笑了笑,諸葛喬所說的情況,卻是跟他心裏的期待完全相反的。因為,他從接掌圍困樊城的軍隊起,早就計劃著要通過安眾,借著便是襲擊徐晃軍側翼。然後,他會同關羽的軍隊一舉將徐晃軍殲滅,到時候自己就是掌握了整個戰局的主導權。這才是他劉禪一貫的風格——掌握主動權。
如今倒好了,諸葛喬這樣一說,自己就要將賭注壓在別人身上,這讓劉禪心裏隱隱感覺不舒服,也隱隱感覺有些危險。何況,曆史上關羽不但沒有擊敗徐晃,還敗在了徐晃的手上的。
諸葛喬見到劉禪隻是笑而不語,便問道:“世子你覺得呢?”
劉禪看了看手裏的戰報,並未將話說死了,而是告訴諸葛喬道:“阿喬,你的想法還是可取的。但是你應該知道,我二叔與徐晃軍對峙態勢持續了已非一日。在雙方都掌握有大量人馬的情況下,二叔雖然取得一場小勝,但是根本不至於打破僵局的。”
諸葛喬聞言,忽然說道:“僵局本來就是用來打破的,隻是現在雙方還未找到對方的致命弱點罷了。其方法除了增加軍隊數量這樣的本辦法之外,難道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
劉禪心裏忽然一動,這樣大規模的戰役的僵持局麵,能夠最快被打破的辦法,無非就是有第三方力量的忽然介入,或者忽然出現意想不到的有利情況,比如當年赤壁之戰中孔明借東風……
馬良心裏似乎也有所動,說道:“良記得,建安三年之時,曹操曾經在安眾與張繡、劉表聯軍打過一仗。”
劉禪聽得眼前一亮,這事他卻是不知道的,就問道:“先生,結果如何呢?”
其實,那已經是二十一年前,發生的一場並不太出名的戰事。馬良當時的年紀其實跟諸葛喬現在差不多,正是求學的年紀,由於戰事距離他的家鄉並不遠,所以至今還有些印象。
原來,當時曹操正在攻打張繡軍。
曹操在途經安眾時,發現安眾的地形比較特殊:這裏雖然是隘口,但該地一些敵方的縱深比較淺。曹操於是認為,如果劉表派出援軍,必定會在此處邀斷他的後路,就開始謀劃要在安眾擊敗劉表援軍的計劃。
後來曹操退軍時,還在寫給荀彧的信中自信滿滿地寫到:賊來追吾,雖日行數裏,吾策之,到安眾,破繡必矣。
後來,曹操果然退兵到安眾,後邊是張繡追兵,前麵被劉表的援軍堵塞退路。曹操便命令士兵,在隘口的縱深較淺處,暗中挖成地道,在夜間讓一部分輜重通過劉表軍的陣地,向後方撤去。
第二日一早,劉表軍就發現曹軍的蹤跡,自然是傾巢出營追趕。曹操就乘劉表軍空營而出,自安眾出擊,攻克劉表軍營壘,再調轉頭來猛攻張繡軍。張繡見劉表援軍已敗,自己勢孤,遂無心戀戰,引軍退走。?
劉禪聽得大喜,問道:“先生的意思是說,我軍可以重複曹操當年所用之計策,挖通地道將軍隊運送至安眾城塞後方嗎?”
馬良笑了笑道:“世子平日裏聰慧無比,怎麼今日反而變得狹隘了呢?趙儼的家鄉乃是潁川,如何不知道曹操當年那一仗呢?隻怕早已經做好了應對準備。我軍大隊人馬一通過地道,立刻就會被發現的。”
馬良的意思分明就是說,利用地道奇襲一策,現在根本就是行不通的。不過,馬良的話,卻立刻給了劉禪以很大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