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遷墳入川(2 / 2)

劉禪點點頭,暗讚這個潘濬的眼光真是不差,能夠洞察到荊州的這個致命弱點,其能力確實高過糜芳甚多!

劉禪問道:“那麼潘治中每天都要上城牆去檢查兵卒的守備情況,並且向他們嚴訓軍紀,恐怕就是為了這個目的吧?”

潘濬見劉禪思維如此機敏,居然一語道破個中緣由,心裏對劉禪的印象再度加分,甚至隱隱有了一絲被人“知遇”之感。

潘濬臉上不由得露出一個微笑道:“世子果然是大智慧之人。你說得不錯,濬那樣做的用意正是在此。如今關君侯捷報頻傳,荊州境內的守軍已經逐漸變得懈怠起來,世故濬不得不每日上城去督促他們要小心謹慎。”

本來劉禪邀請潘濬前來參加祭奠,已經讓糜芳感覺很意外。如今讓他更加感覺意外的是,這個平日裏不苟言笑的潘濬,在劉禪麵前居然能夠如此談笑風生,甚至使得自己都有些插不上話。他在心裏不禁暗自猜測,這個阿鬥究竟是在潘濬身上使用了什麼法術不成。

這時候劉禪說道:“潘治中的擔心其實是大有道理的,所謂‘小心駛得萬年船’嘛!昨日我已經與舅父商議過了,我們現在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將敵人派來荊州的奸細全部鏟除。”

然後,劉禪就拿出兩分表書分給兩人,裏麵的內容,正是劉禪昨天對糜芳所說的事情。

潘濬看過之後,當即讚歎道:“這些裏麵的內容,處處言中如今荊州的弱點,相應提出的建議也都頗具可行性。世子,這些不知是何人所寫,當真是我荊州之良材也!”

劉禪頗為得意地笑了笑,然後看向遠處的諸葛喬那邊。

潘濬當即醒悟,讚道:“諸葛公子不愧是諸葛軍師培養出來的,小小年紀就有如此才學,實在難能可貴!”

糜芳眉頭一皺,輕聲咳嗽一聲道:“這些東西可不止是諸葛公子的,乃是我家侄兒想出來,然後由他執筆而已。”

糜芳這個舅舅袒護侄兒,這本來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潘濬是個難得稱讚別人的人,所以糜芳此話一出,倒是讓潘濬有些尷尬,頓時連臉色都紅了,一時間不知道接下來應該說些什麼。

劉禪身為當事人,當然知道這些東西是他與諸葛喬兩人一同製定出來的。不過,眼前兩人都是地位相當的大員,自己若是出來解釋,恐怕會傷了其中一人的麵子,那他們日後見麵的時候,豈不是會感覺尷尬嗎?

劉禪也輕咳一聲道:“兩位若是覺得裏麵的東西可行,那麼請兩位聯署下發命令給各地去執行吧?哦,對了,我是在想,是不是應該將兩位母親遷入蜀中呢?”

糜芳心裏其實無所謂,所以便打了個哈哈道:“若是遷入蜀中的話,距離漢中王也近,倒是可以的。”

潘濬則慎重地說道:“世子若真想這樣做,不妨寫信向漢中王通報一下,得到許可之後再行動不遲。”

劉禪點點頭,感覺潘濬的建議確實夠穩妥,說道:“那好,禪回去之後立刻給父親寫信。如今時間以過中午,咱們還是回城吧。”

劉禪說著,看向諸葛喬那邊,他已經帶人將東西收拾得差不多了。

劉禪與荊州兩大主官回到江陵城內之後,劉禪卻並未立刻回家,而是與他們一起來到江陵府衙。因為他實在心焦與現在荊州的局勢,恨不得兩人趕快將嚴令各個地方的官員,著手清理東吳奸細的命令立刻下達。

而潘濬幹的一直都是文曹,草擬文書乃是老手中的老手,一封命令自然是不在話下的。他們來到潘濬辦公的房間後,他居然是提筆一揮而就,連修改都不必,直令一旁的諸葛喬看得都有些目瞪口呆,心裏驚呼不可思議。

於是,潘濬立刻叫來全部屬官,照著上麵的文字抄寫了數十份之後,潘濬與糜芳兩人這才各自拿出官印,並且簽名聯署。由於如今世子劉禪就在一旁看著,所以兩人這一番下來,做得可謂非常之到位。

劉禪見兩人如今終於將命令簽署完畢,當即大喜,笑道:“今天真是辛苦二位大人了,請立刻就向各個郡縣分發下去吧?”

糜竺笑道:“阿鬥侄兒,你又何必如此心急呢?如今天色要晚了,等到明日再說吧?”

劉禪能不心急嗎?是不是什麼時候,東吳的人馬就突然殺過來了!劉禪正色道:“舅父此言差矣。命令既然已經簽署,就應該立刻下達,否則大家也不必在這裏等著你們簽署了。何況,此事甚為機密,要是泄露可就不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