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接下來的想法被分成兩部分情況:關羽戰敗和攻下樊城兩種情況。其中根據劉禪的要求,尤以戰敗為重點。不僅詳細論述要如何防備江陵和公安兩地,就連長江沿岸守備部隊應該如何配置,如何利用他們及時防備東吳偷襲。
其中甚至還提到,一旦敗無可敗之際的兩條撤退路線:一條取道襄陽附近的荊山過大巴山和上庸,回到益州,此路極為難走。
另一條是取道五溪蠻,然後沿江西進巴郡。這條路線也不是那麼好走,而且需要張飛將軍配合,將戰船下放到五溪蠻的領地來接應……
最後,鄧艾特別提到一點,石廣元的上中下三策,想要能夠成功,就需要漢中王派出一名至少能夠鎮得住荊州官員的人,否則一切都隻是停留在紙麵上的虛談而已。
劉禪聽完這些之後,鄧艾的整份報告之中,不僅已經將石廣元的上中下三策融合其中,而且還加入了不少自己的見解,已經可以算是非常不錯。特別是最後一點強調,真的已經說到點子上。
劉禪立刻誇讚了鄧艾兩句,打發他先回家休息兩天再來見他,然後叫家人準備馬車送鄧艾回家。
劉禪將鄧艾的手稿交給諸葛喬,讓他跟自己一起整理稿子,將其中擅議關羽和糜芳諸人得失和優缺點的內容略去,隻站在客觀的立場做出完備的計劃即可以。
花費兩天時間之後,劉禪與諸葛喬終於製定出一份內容隻有十三頁的文稿,由諸葛喬將副本提交給諸葛軍師審核。
諸葛軍師看過之後,眼睛不由為之一亮,稱讚此報告可為今後文稿之範本!但是軍師認為,裏麵的內容對現在荊州的戰局幫助有限。因為連軍師自己都不太相信,關羽最後會戰敗到窮途末路的地步。所以讓諸葛喬轉告劉禪,這份報告他就留下了,不過是不適合給漢中王看到的。
這個消息傳來,不啻於給劉禪的滿腔熱情澆上一盆冷水。他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思索軍師為何會有這樣的想法,很快就有了結論
——如今正是劉備意氣風發之際,自己這樣的提案,無疑可能會被他認為自己是在動搖軍心,輕則受一頓教訓,重責就要受到責罰了。要是那吳氏再給自己添油加醋一番的話,事情可能變成更加嚴重。諸葛軍師恐怕就是看到這幾點吧!
思及此處,劉禪心裏歎道,既然如此的話,那麼本世子也就隻有親自下一趟荊州了!
但是要去荊州的話,總要先得到劉備的同意啊,要以什麼樣的理由去呢?劉禪就將自己的想法告訴諸葛喬。諸葛喬雖然對世子又要以身犯險而感到驚訝,但是卻出乎意料地並未勸阻,畢竟在他看來,荊州一行並非是那樣危險的。
在劉禪都還沒有開口向他求助的時候,諸葛喬已經說道:“如果世子真要這樣做的話,我也隻能陪著世子一同前往。世子現在應該親自去麵見漢中王,讓他同意你前往荊州。”
劉禪點點頭,又問諸葛喬,他應該以什麼樣的理由說服劉備。諸葛喬最擅長的就是處理人際關係,早就已經想好理由,說道:“世子不應該再跟漢中王提及東吳出兵荊州的事情,否則可能遭致漢中王反感,到時候反而適得其反。所以,世子可以告訴漢中王,如今荊州戰局陷入膠著,需要漢中王派出一個特使去勸撫士卒,激勵全軍士氣。而世子當然是這個特使的最佳人選。”
劉禪大喜,拍拍諸葛喬肩膀笑道:“阿喬你真是我肚子裏的蛔蟲,我想什麼你都能夠未卜先知!”然後吩咐家人準備馬車,他要到漢中王府去。
看著劉禪急匆匆出去的身影,諸葛喬心裏不禁感覺有種疑惑。因為他最近一直不知不覺地都在思考一個問題,世子整日都跟自己和鄧艾呆在一起,並無什麼特殊之處,可是每當遇到重大事件,他似乎都能夠知道別人所未知的內幕,做出出人意料的決定。
醫國院那出人意料的管理結構,不讓官府介入的理念,簡直讓人聞所未聞。再者說漢中的事情,世子當時的看法已經完全超越益州的任何一個官員,甚至準確預料到曹操出兵的時間。而這次荊州的事情,似乎也正在往這個方向演變,這究竟又是怎麼回事?
單從這一點來看,諸葛喬就不愧是個心細如發的人物。當然,諸葛喬並非是一個喜歡鑽牛角尖的人,既然想不通也就隻好將之放到一邊了。他隨即出門去找鄧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