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公明正因為有這樣的想法,所以忍不住出班奏本,趙公明這麼做,一是為了報複陸壓,一是心裏對聞仲有意見,心裏暗怪聞仲不夠朋友,這時候你就應該出言反對。
趙公明這心思,不僅是陸壓明白,在場的人有不少人都看出來了。聞仲在一邊能看不出來嗎?聞仲忍不住就看向趙公明,而且還不住的給趙公明使眼色。 聞仲是這麼想的。咱說過了,聞仲這人很正直,他保誰?心裏就向這誰。在聞仲看來,三界大劫將至,多一份力量,對度過劫難就多一份把握,所以對重聚妖族勢力共同渡劫他是讚成的。
這時候聽趙公明上本反對,聞仲心裏不住的搖頭,有心出言上本反駁,可又怕卷了趙公明的麵子,聞仲隻能是給趙公明使眼色,暗中點醒他,大勢所趨,你我身為天庭重臣,應該為眾生著想。
聞仲心裏是這麼想的,可趙公明卻不是這麼想的,看聞仲給自己使眼色,趙公明嘴一撇,拿眼角白了一下聞仲,鼻子眼哼了一聲,一擺頭沒嘞聞仲這根兒胡子,嗬---聞仲這個氣。
聞仲心說:大哥呀!你,你不是孩子了。你怎麼還這麼孩子氣呀?時過境遷,當年的事情已經過去了,你心裏怎麼想的我還能不知道嗎?是,你上得封神台是這陸壓一手造成的,可事已經過去多少年了?再說了,這陸壓當初不隻是與你為敵呀!難道就不是我的敵人了嗎?可再怎麼說這也是當初的事情了。現在你我是天庭的神官,思慮事情應以三界為重,你怎麼就轉不過這彎兒來呢?
聞仲心裏想著這些,可這時候趙公明隻給了他一個後腦勺,你這讓聞仲能怎麼樣?聞仲忍不住使用秘法暗中傳音,可秘法打過去之後,聞仲忍不住心裏歎了口氣,這趙公明還真夠可以的,他已經算到聞仲會使用傳音秘法,這時候他先行施法閉住了,聞仲的秘法傳音根本就沒傳不過去。
可事情到了這一地步,總不能僵到這裏呀!可這事情究竟聽誰的呀?玉帝雖說是最後那定主意的人,但眾朝臣意見不一,上麵又有眾位聖賢的法碟擋著,他也不知道聽誰的了?
就在這時候,淩霄寶殿外進來一位仙官,這位仙官跪倒施禮:“啟稟玉帝,現有南海觀世音大士在南天門外求見。”
一聽說是觀音來了,玉帝大喜過望,趕緊說了聲有請,命太白金星代表自己帶上儀仗迎接。還得說菩薩普渡慈航,玉帝也看重幾分呐!像這種待遇,三界之中不多呀!太白金星接旨之後,出了淩霄寶殿,準備儀仗迎接菩薩。
這時候咱們還是說一說觀世音菩薩,豬八戒請過菩薩嗎?當然請過了。為了向如來佛祖請旨,觀音菩薩受豬八戒的請求,趕奔了大雷音寺,當時菩薩也是屬於敲邊鼓,順著豬八戒的意思說的,可當時如來也為難呐!妖族被逐下天庭,雖說是他們共同所為,但主要牽頭兒的是道祖和三清聖人,所以如來在沒有這幾人的意見下,他也不便多言,隻能是靜觀其變。
後來道祖那邊已經作出了決斷,此事全權交予玉帝定奪,如來這才下了斷絕,其實在如來的心裏,他多少還是覺得應該給妖族留條後路的,此乃符合天道,天地尚為萬物留有生機,為何就不能給妖族一個機會呢?正因為有這樣的想法,如來才下法旨,命觀音菩薩代表自己前來淩霄寶殿把自己的意思表達一下,這樣觀音菩薩才過來的。
菩薩到了南天門之後,沒有直接進去,天庭不比西方極樂,自己到了這邊屬於客人,按照她的身份來講,沒有特殊的事情是不會闖進天庭的,是以在南天門留住雲光,命人前去稟報。
一看是觀世音來了,看守天門的哪敢怠慢?急忙往裏通稟。太白金星領旨帶著儀仗出來迎接,除了太白金星之外,還有不少人迎了出來,這些人也都是受了玉帝的旨意隨著迎出來的。
眾人浩浩蕩蕩的把觀音菩薩迎到了淩霄寶殿,眾人把菩薩迎上寶殿各自歸班,菩薩到得大殿正中打稽首:“南無阿彌陀佛,善哉善哉!玉皇陛下,貧僧稽首了。”
玉帝欠身離座把手一伸:“菩薩免禮,來人,賜座。”玉帝說了聲賜座,旁邊有人端過來一個蓮花流雲台。菩薩說了聲謝座,這才盤膝坐了下去。
那說這觀音菩薩怎麼這麼受玉帝重視啊?又是儀仗迎接,又是賜座的。這是有原因的,觀音可不比一般人,佛祖坐下四大菩薩之一,若論名聲,觀音菩薩普渡慈航救苦救難有求必應,她的名聲在四位菩薩之中是最具盛名的,廣受三界眾生的尊敬,這是第一點。第二,遠來是客,觀音菩薩的前身雖說是慈航道人,但棄道從釋之後道行在大西天雷音寺也是名列前茅的人物,西方來的大人物,出於禮儀,玉帝也得高看三分。
看到菩薩坐定了,玉帝心中不住的點頭:觀音來了,以她的身份就可以代表西方啊!若是菩薩給那個主意,那麼今天的事情就可以做個定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