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取了對烏蘭烏德市的控製權,特別是在一種沒有任何抵觸情緒情勢下的控製權之後,徐巍的機甲戰車的戰略目的基本實現。
在完成對烏蘭烏德市的控製之後,在烏蘭烏德市外圍的對俄羅斯20集團軍和烏蘭烏德市防守部隊的殘部的圍殲戰鬥,執行得很順利。
麵對基本上喪失鬥誌的俄羅斯殘餘部隊,機甲戰車師的戰鬥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在徐巍帶領著警衛連突入烏蘭烏德市的同時,機甲戰車部隊對俄羅斯烏蘭烏德市周邊地區的殘餘部隊的最後的進攻同時發起。
失去了重裝甲和重火力支持的俄羅斯軍隊,麵對機甲戰車部隊的進攻,幾乎毫無還手之力,除了部分被殲滅之外,其餘的軍隊,全部繳械舉手投降!
在這次戰鬥中,除去陣亡的兩萬人外,其餘的將近五萬人的俄羅斯官兵,成為了機甲戰車部隊的俘虜。
麵對如此龐大的戰俘數量,徐巍有些難辦了。
如果沿著蒙俄邊境線將這批俘虜押解回國,路線太長不說,而且沿途極為的不安全,很容易受到俄羅斯軍隊的襲擾。
俄羅斯軍隊在機甲戰車師的防區不敢造次,但是,在其他中國軍隊的防區,各種規模的襲擾行動,從沒有間斷過。
考慮到這批俘虜的安全問題,特別是在烏蘭烏德市占領軍和當地居民的關係處理問題,徐巍把自己對於相關問題的思考,特別是處理類似問題的想法,用書麵報告的形式,交到了上級。
在最短的時間內,徐巍的報告,特別是關於占領軍和當地居民關係處理方式的建議,很快就被轉發到更高一級軍事指揮機關。
在認真閱讀了徐巍的建議之後,軍隊高層很快就批複了意見:建議可行,值得推廣!而且,徐巍的報告,很快被細化和進行了補充說明,並被下發到各個出國作戰部隊,並作為指導意見進行了推廣。
烏蘭烏德市的戰鬥經驗,特別是處理不同民族相互交融相互共存關係的方式,被寫入了各個出國作戰部隊的軍事行動準則。
幾個星期後,徐巍接到了上級命令,恢複了徐巍機甲戰車師師長一職,同時,任命徐巍全權指揮烏蘭烏德市所有的一切軍政問題。
徐巍並沒有因為得到提拔而高興,相反,他感覺自己身上的擔子愈發的沉重了。
在戰場上,指揮千軍萬馬打仗他不怕,但是,要讓他負責城市治安和秩序維護,就有點讓徐巍犯難了。
關於處理占領軍和占領區民眾關係的思考,從總體思路上提出指導性意見並不難,難就難在對於各種具體問題,特別是麵對麵地和當地民眾打交道這種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