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節:再遭戰火蹂躪的城市(2 / 2)

中國人充分利用了國土防空的作戰優勢,利用多兵種整合後的整體優勢,對美國空軍和日本空軍展開了聯合絞殺。

曾經被占領的各個中國大陸的內陸軍用機場上停靠的美國和日本戰機,在聯合火力打擊下,不得不采取後撤的方式,減少這種非空中戰鬥造成的戰機損傷。中國的遠程火力,已經開始對上海機場的美軍軍用設施,實施遠程打擊了。

這種類似的軍事行動,在中國空軍無人戰鬥機投入空戰之前,一直沒有發生甚至是中國軍隊有意識地避免這類事情的發生。

現在情況完全相反了。

中國軍隊的戰術意圖似乎很明確,不允許外國戰機再在中國境內自由降落和起飛!

美國人的戰機開始向外海後撤,並依托海上的航母為平台,向中國國境實施空中打擊。留下的空白很快就被日本人占據。

日本人顯然更願意在中國國境內自由起飛和降落自己的戰機。

駐紮中國上海、南京、杭州等機場的日本戰機,數量明顯增多了。由最初的二百多架,增加到四百架,數量整整翻了一倍!

在中美兩國工業製造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後,日本人感覺到這是難得的機遇,而且,戰機在中國境內升空作戰,可以最大限度地節省油料,增加升空作戰時間。

善於精打細算的日本人,很快發現,在節省了油料以及作戰成本的同時,自己戰機的損毀率卻在顯著增加。

每一次升空作戰,都有日本戰機被擊落。而且,被擊落的戰機數量還很龐大。

工業基礎實力雄厚的日本,顯然不在乎這種戰機耗損,龐大的生產製造能力,能為日本人在最短的實際內,補充到位損耗的戰機數量。而且,隻要日本人願意,他們甚至能在現有的基礎上,擴大駐中國的空軍部隊的作戰規模。

但是,這種雄厚的實力,在戰場上卻難以得到體現。戰機製造不難,難就難在飛行員的培養。飛行員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短期突擊培訓的戰機飛行員,雖不能像水貨司機那樣被稱為馬路殺手,但是,新手駕駛飛機,事故率高,戰機的最優作戰效力,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提高。

再加上,日本‘心神’戰機性能,和中美同代戰機相比,性能上還有一定差距。因此,單純地依靠日本第四代戰機,和中國空軍搶奪空中優勢,顯然很吃虧。

可惜,日本是一個除了野心大,什麼都小。在這種不利的情況下,日本人還是強撐著。他們的戰略意圖很簡單,就是想利用中國經濟和工業基礎嚴重受損的情況下,和中國人打一場消耗戰,想以此拖垮中國軍隊,特別是中國空軍。

整個戰場,特別是空中戰場,並沒有因為美國人的退卻而降低戰鬥的激烈程度。

每天,都有中日空軍在空中進行激烈交鋒。

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本空軍,在損失了大量戰機的情況下,戰鬥空間卻不斷被壓縮。

開始階段,在美國戰機的配合下,日本人的戰機,還能夠在武漢附近空域出現身影,隨著美國空軍的退卻。日本‘心神’已經難以飛臨武漢,甚至是在南昌市空域,也難以見到日本戰機的身影。

中日空軍的交戰戰場,主要集中在南京市附近。

伴隨著空軍的推進,中國軍隊的地麵部隊,也已經清除了南京市周邊的日軍的防守陣地,準備向駐守在南京市區內的日本軍隊發起進攻。

被圍困在南京市市區的日本陸軍,總計有三萬多人。

以中國地麵部隊的攻擊力,應該可以在短時間之內,圍殲這股殘敵。但是,中國地麵部隊,卻遲遲不向南京市區內的日本守軍,發動進攻,最終原因就在於日本軍隊將自己的軍隊,部署在南京市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任何重型火力打擊,都會給當地居民造成巨大的人員和財產損失。

中國軍隊,不願意做這種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南京市這座曾經飽受戰火摧殘的城市,再也經不起戰火的蹂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