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協調的重點在於避免兩國之間使用核武器,對全球的傷害,最後,彼此之間的議題,開始發生了轉變。其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世界輿論對於製定戰爭規則的輿論呼聲越來越高,這種高漲的呼聲,最終成為不可忽視的主導力量時,所有人都無法回避這個現實性的問題。
紳士之間的決鬥,在決鬥之前,都還要簽訂生死狀,製定決鬥規則。就連黑幫之間的爭地盤,也有自己的底線,不危機家人。
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戰爭,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種黑幫之間的爭地盤,既然是爭地盤嗎,也應該遵循規矩,就是不傷及家人。
依照這種理論,國家之間的戰爭,也應該將避免民眾傷害作為重中之重來遵守!
這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商討,這個過程,從開始到戰爭結束,就一直沒有停息過。
但是,在展開商討的第一階段,對於戰爭規則的討論,就已經有了原則性的底線:1、嚴禁對平民使用武力,特別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2、戰爭期間,嚴禁軍隊利用民眾作為擋箭牌,裹挾民眾參與戰爭。3、對於民兵組織和民眾自發性抵抗組織,視作戰爭人員看待。4、對於對民眾使用武力的武裝人員以及參與此類行動的組織者,將以反人類罪論處。
上述規定規定,在製定之初,雖說沒有什麼強製力,但是,一經宣布,就得到世界各國民眾的熱烈擁護和歡迎。
強大的輿論壓力,成為這些規則執行的強有力約束。
起初,世界各國政府,還在為各類細節性的問題展開廣泛的磋商,到了最後,所有人發現,在製定上述規定,有一個最讓人無法忽視也無法回避的問題存在,就是關於世界性強國對於弱國的軍事打擊和軍事攻擊,基本上沒有任何的抵抗能力。
使用大規模殺傷武器,勢必會對交戰國的廣大民眾,造成附帶威脅,這種附帶損失,從某種方麵講,是違反戰爭規則的四大原則的反人類行為。但是,不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比如說核彈,比如說對交戰國重要的民用基礎設施的攻擊等。一旦按照這個規則執行,這些弱國,勢必成為世界性強國的盤中餐下飯菜。
如何實現自保,成為擺在這些中小國家麵前的的首要問題。
在戰爭規則還在商討的同時,一些國家開始擦亮眼睛,仔細在世界性大國和軍事組織中,尋找可以確保自己國家不會被別國吞並的一種依靠,這種依靠,最終以軍事結盟的形勢存在並開始在世界各國之間展開。
歐洲國家再次走到了世界前列。
原本隻是實現了貨幣統一的歐洲,最終在北約的基礎上,形成了一個麵積最大,戰鬥軍隊規模最大的一個國家——歐聯!
隨著歐聯的成立,一些中小國家,開始迅速向他靠攏,形成了更為龐大的盟員國關係。
這種自然的戰略盟約關係,迅速在各個國家之間形成。
戰爭規則的製定,原本是想降低戰爭的殘酷性,沒想到,最後還是將整個世界,卷入到整個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