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中國人的機甲戰車部隊,找到了對付自己的機器人作戰部隊的辦法?”
這一次,真的讓美國人猜中了。
徐巍和他的部下,在和美國機器人作戰部隊的曆次交鋒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製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一是采取擒賊先擒王的方式,對機器人戰鬥分隊的首領,實施重點攻擊,擊其一點而傷全隊,讓整個戰鬥編隊失去戰鬥力後,再各個擊毀。二是針對機器人動作遲緩,靈活性不足的特點,不和機器人戰鬥編隊進行正麵交鋒,多對機器人戰鬥編隊的側翼和後方實施攻擊。三是對機器人身體防護最薄弱的地方進行攻擊。
多種手段的聯合打擊,往往會令機器人作戰部隊顧此失彼首尾難顧,始終處於被動挨打的地步。
擊敗了美國人的機器人作戰部隊,日本自衛隊士兵就基本上不足為慮了。尤其是交戰雙方混戰在一起,美日聯軍的空中打擊力量和地麵火炮部隊難以發揮火力優勢的情況下,日本軍隊很快就開始潰敗了。
對於潰敗的日本軍隊,徐巍的機甲戰車部隊士兵,隻是進行貼身的追擊,並沒有實施殲滅。這樣做就是避免交戰雙方部隊拉開距離後,美日聯軍的空中打擊力量和地麵火炮,對機甲戰車部隊實施覆蓋式火力打擊。
跟在日本士兵身後,趁著混亂,徐巍帶領這機甲戰車部隊,對日本人的陣地,也就是第三道防線,實施了貼身肉搏式攻擊,在強大的火力打擊下,日本軍隊的陣地很快就被撕開了,徐巍帶著機甲戰車部隊,開始向水原市市區進發。
潰敗到水原市市中的日本士兵,原本想依靠城市建築為依托,藏身在建築物後,抵擋並襲擊中國機甲戰車部隊。
進入水原市,並變成各個戰鬥小組的日本士兵,很快就發現,自己不但沒有實現當初的設想,相反,還將自己置身墳墓之中。
曾經多次進出水原市,對於水原市各個街區的情況,機甲戰車上的雷達掃描裝置,早已將整座城市的各個地理方位坐標和街區場景,記錄到了電腦裏。
對於日本人可能藏身的地方,電腦早已做了標注,而且,由於U2裝備有最先進的生命探測設備,即使是躲到陰溝下水道,都難以遁形,更何況,U2當初設計之初,就是作為自衛防護機器人而設計的,對於狙擊手的反狙殺,是他的拿手戲。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日本士兵往往是還沒有發現機甲戰車的影子,就被重火力直接穿透掩體消滅了。
對於水原市市中心的日本士兵的‘清理’工作還在進行,徐巍已經開始著手布置下一步戰鬥計劃了。
他所有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希望能將這支百煉之師帶回祖國。
這些在戰場上有著豐富戰鬥經驗的士兵,對於中國軍隊的未來,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是一批無價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