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節:誰說美國人打仗不動腦筋(2 / 2)

要不是利用空間優勢和戰鬥係統的高性能,最後的結果是怎樣,真的還很難說。

美國人開始想辦法了。

十幾天之後,當上海市空域想起了防空警報聲。

不過,這一次,上海市市區沒有出現什麼慌亂。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緊急疏散整個上海市,去除前期遷移到三線的三百萬人口,剩餘的八百多萬人口,以每天三十萬人的速度,開始了二戰之後的最大一次人口大轉移。

十幾天時間,鐵路、公路、航空和河運部門,不分晝夜,發揮最大的運輸能力,在短短的十幾天時間,居然遷移了將近五百萬人口。剩餘的二百多萬人口,在各個部門的密切配合下,還在進行有條不紊的大轉移。

美日空軍戰機戰機,對上海市的第三次進攻,就在這種情勢下展開。

相對於前兩次對上海市的空中進攻,這一次,美國人和日本人學精了。

他們以每次一百架戰機的小規模,不斷向上海市實施小規模襲擾,而且,每一次,為了配合他們的空中攻擊,美國人都會派出不足十架無人戰鬥機,參加空戰。這種小規模的襲擾,對於中國軍隊造成的損失和威脅,遠遠超出大規模的進犯。

大規模進攻,中國軍隊可以發揮整體作戰優勢,利用海陸空天電磁等多維空間,組合成一個有力的整體,和美日空軍的進攻,進行抗衡。

相反,美日空軍戰機一旦化整為零,雙方比拚的,就是單一兵種的技術性能。

在第四代戰機性能方麵,中國戰機略占優勢。

在第五代戰機性能比拚上,由於雙方戰機設計理念的不同。中國空軍戰機由於注重戰機的空間戰鬥,在高空性能和攻擊力上,占有絕對的優勢。

美國人的第五代戰機,更注重中高空戰機的空戰性能,而且率先實現了無人化。

兩款戰機的不同設計理念,造成了雙方戰機,在不同的空間領域,各領風騷。

雖說中國空軍的第五代戰機,更代表未來戰機的發展趨勢,但是,在當前情勢下,特別是以第四代戰機為作戰主力的時間段內,美國人的第五代戰機,更能為適合現在的戰爭需求。

如果說中國戰機設計思路有什麼欠缺的話,就是在長期的技術積累下,中國戰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新型戰機的設計製造過於超前,在第四代和第五代戰機之間,缺乏過渡性機型作為補充。

相反,美國人也意識到自己第五代戰機設計思路的滯後,開始利用現有的技術,加速研製能和中國空軍空天戰機相抗衡的新型戰機。

在和中國人的第五代戰機的交鋒中,特別是大麵積集群對抗中,美國人的第五代戰機屢屢吃虧,他們希望能快速扭轉劣勢。

吸取了上在在戰術上輸給中國軍隊的經驗,美國人改變戰術,開始找中國軍隊的軟肋實施攻擊,他們的這種改變很及時,也很陰險。

誰說美國人打仗不知道動腦筋?

其實,他們精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