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事求是的將,美國人運用航母作戰已經有百年以上曆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完備的進攻和防守模式,而且,針對中國二炮部隊的彈道導彈的威脅,美國人做了充分的準備。中國軍隊的導彈攻擊,並沒有取得戰果,即使是電磁炮的飽和攻擊,對於美軍航母編隊的攻擊,也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
美國人的航母編隊,吸取了上次在黃海海域的經驗教訓,把航母編隊始終放在中國遠程攻擊力量的火力打擊距離之外,使得中國軍隊的各種反擊手段,基本失效。
中國軍隊對美國人的導彈攻擊,基本屬於點攻擊。
而美國人對中國上海市的攻擊,屬於麵攻擊方的範疇。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對於點攻擊,攻擊效能極低,對於麵打擊,命中率卻很高。
中國軍隊的遠程打擊火力,難以對美國人的航母編隊造成致命的威脅。但是,美國人的導彈,卻給上海市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美國人和日本人不間斷的連續打擊之下,上海市市內的各種損失日漸嚴重,傷亡人數和居民財產損失,不斷增加。相反,美國人的航母編隊,卻依然保持著極高的出勤率。這種不對稱攻擊,使得上海守軍,麵臨著極大的壓力。
就在上海市民,紛紛采取各種方式向後撤離時,卻有一些人,逆潮流而上,冒著各種危險進入了上海市。
郭川不知道為什麼母親會在這個時候,會讓自己前往上海。
上一次,日本人對上海市實施進攻時,郭川已經冒著危險來到上海,哪一次,可以用有驚無險形容。但是這一次,所有人都知道,在美國人的攻擊下,上海能否守得住,具有極大的懸念,更具有極大的危險。
這一次的危險程度,遠遠要超過上一次。
郭川抵達上海時,美國人和日本人的導彈攻擊,已經持續了一個星期。在這一個星期內,曾經美麗的上海市,已經變得麵目全非。許多標誌性建築,都成為了瓦礫和廢墟,更多的居民,在政府的組織下,開始了有序的撤離。
從組織上海居民陸續撤離的舉動上,郭川已經品味出一種異常的訊息。這一次,包括政府高層,對於守住上海市,都沒有足夠的信心!
這種信息,並不是從廣播電台和政府宣傳機構言之鑿鑿的公文式宣言上能夠感知到的,而應該從具體的行動作出判斷。
郭川不傻,他是很聰明的人,隻有聰明人,才能從表麵現象看到問題的實質。
趕到上海後,從守衛上海的中國軍隊的表現上,郭川也察覺出一絲不同尋常的地方。
和上一次日本人進攻上海市中國守軍全力應戰的變現不同,這一次,在上海市負責防空作戰的部隊,非但沒有增加,相反,還有較少的趨勢。取而代之的是忙碌的工兵的身影。
這些工兵在上海市,能幹什麼,沒有人知道。
美國人的導彈攻擊連續進行了半個月,殘酷的空中絞殺戰,終於拉開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