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什麼就來什麼。
就在美國機器人部隊逐漸顯露敗像時,不遠處的天空中,傳來那種讓所有的機甲戰車部隊官兵心驚的異常響動。
美國人的機械昆蟲部隊,在這個時候,參戰了。
突突突,一連串的重機槍連續發射的爆裂聲,在身後響起。
MBA—FK野戰低空防空戰車上的自動發射重機槍,朝著美國人的機械昆蟲,實施著猛烈的攻擊。與此同時,MBA—CN裝甲車上的重機槍,在身穿防護作戰服戰士的操控下,也對著天空中飄落的美國人的機械昆蟲,發泄著怒火。
盡管這些由高射機槍構成的防空網,努力地想在半空中編織出一道密不透風的銅牆鐵壁,但是,這群無孔不入的機械昆蟲,還是憑借著高密度不計傷亡式的自殺式攻擊,強行從戰場上空撕開了一道縫隙,並沿著這道縫隙,頑強地鑽了進來,飄落到地麵,並迅速收起飛行翅膀,快速爬向機甲戰車的身體。
見到這種情形,徐巍立刻向所有的機甲戰車官兵,下達了新的作戰命令:“三人作戰分隊解編為四人作戰分隊。”
隨著徐巍的戰鬥命令的下達,機甲戰車三人編隊迅速解編為四人編隊,三人負責對敵進攻和防禦,遊走在編隊外圈的那輛機甲戰車,開啟激光武器,調低發射功率後,開始對落在戰鬥編隊機甲戰車上的機械昆蟲,進行清除,機甲戰車編隊的三輛機甲戰車,在對美國人機器人部隊實施攻擊的同時,兼顧著幫助這輛負責清理和抵禦機械昆蟲的攻擊。
四人作戰編隊,很好地平衡了攻擊和防守之間的關係,為抵禦來自空中和地麵的攻擊提供了較為全麵的防護。
這種編隊防禦陣型,是徐巍和張海龍等一般人,針對上次遭受重大損失後采取的補救性措施。在還沒有從武器裝備方麵得到更本性解決如何抵禦美國人機械昆蟲攻擊的前提之下,采取戰法上和戰鬥隊形上的改進,不失為一種可行的辦法。
戰鬥還在繼續。
美國人的機器人部隊,仿佛是沒完沒了一般,消滅了一批,又上來一批。雖然徐巍和他的機甲戰車部隊官兵,使出渾身解數,盡最大努力地消滅美軍無人作戰部隊的攻擊,但是,最後,所有人的耐心,都被美國人這種無休止的連續進攻折磨得毫無脾氣了。
人可以沒有脾氣,但是,機甲戰車的能量消耗,卻是有耗盡的時候,連續兩個小時的高強度作戰之後,所有的機甲戰車車內的能量供給,都基本告罄。許多機甲戰車,都處於隨時停擺的危險時刻。
迫不得已,徐巍隻得采取破釜沉舟的最後一招,在雙方部隊的人員和裝備還沒有拉開一定距離的時候,徐巍向自己的火力支援部隊,下達了延伸射擊的命令。
在美國人機器人部隊,連續突破三道防線的時候,就有人提出用遠程攻擊火力對美國人的機器人部隊實施攻擊的建議。但是,這個建議沒有被采納。
美國人機器人部隊的快速推進,雙方士兵攪合到了一起,猛烈的炮火攻擊,隻會讓中國士兵付出重大的人員傷亡,相反,你就是把美國人的機器人部隊士兵,炸毀到零件狀態,也沒有一個美國人會犧牲生命,沒有一個美國家庭會感受失去親人的悲傷。
投鼠忌器啊!
和21集團軍由輕型裝甲組成的戰鬥部隊不同,機甲戰車可以在一定範圍內,抵禦炮火攻擊,對於破甲彈的抵禦能力更強。徐巍下達命令的時候,充分考慮到了這一點,他命令遠程攻擊火箭彈更換彈頭,統一使用破甲彈,他不相信,以數量取勝的美國人的機器人部隊,能夠抵禦猛烈的炮火急襲。
勝敗在此一舉了。
如果能夠憑借這種方式,這種近乎自殘的方式,擊退美國機器人部隊的進攻,拯救21集團軍的全體將士,就是把自己的機甲戰車部隊全部犧牲掉,也在所不惜。
戰爭的殘酷性,往往就體現在這方麵,在你的裝備不如對方時,隻能用人的血肉之軀縮小這種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