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第一批突圍部隊,已經衝出了包圍圈,決不能讓他們剩餘的,還處於包圍圈內的軍隊,再衝出去了。
隨著21集團軍的部隊迅速趕到,對日本合圍部隊的圍殲,正式開始。
眼見著自己走投無路了,這一次,日本軍隊再次舉起了白旗,請求投降。但是,已經沒有人相信日本人的信譽了。
炮火在日本軍隊中炸開了花,日本人手中舉起的白旗,很快就被狙擊槍擊落。沒有白色投降旗幟的軍隊,不屬於投降部隊。對於非投降軍隊,實施任何方式的攻擊,都是合情合理的。
頑強的日本人,此刻所想到的,就是想盡辦法讓白色的標誌著戰敗投降的旗幟,飄揚起來。但是,他們的這種努力,一次次被機甲戰車上的激光武器毀滅。
高能激光光束,隻需在這些絲質的白色旗幟上短時間的照射一秒鍾,這些旗幟就會燃燒最後化為灰燼。
在不足半小時時間內,日本人先後打出上百麵旗幟,但是,軍備中國軍隊士兵擊落或者燒灼掉了。
旗幟豎不起來,就意味著將有更多的日本人枉死在中國人手中。
最後,逼急了的日本士兵,隻能揭開褲子,將白色的底褲挑在槍尖上,希望中國人能看到。但是,他們的這種努力,依然隻是一種白費心思的徒勞。對於白色,中國軍隊上上下下的官兵,好像統一患了色盲症一般,熟視無睹。
依然對著日本軍隊,實施猛攻。
原以為自己很聰明的日本人,沒有想到用直接扔下武器的方式,直接表明自己戰俘的身份。他們為了顯示自己的旗幟,依然手中高舉著各種武器,晃動著白色的內褲,希望中國軍隊能夠看見。他們甚至還將白色的內褲,直接掛載坦克炮的炮管前方,但是,這種方式愈發地難以清晰地表明自己的戰俘身份。相反,更讓人感覺到是一種挑釁。
槍炮聲還在響,圍在自己身邊的日本人逐漸在減少,當槍炮聲向日本軍隊縱深延伸時,藏在機甲戰車內的徐巍,終於可以出來了。
在他的身邊,再也見不到一個還喘氣的活物。
雖說21集團軍的及時趕到,幫助徐巍的機甲戰車師,最終穩定住了戰場局勢,並且在關鍵時刻,封堵住了缺口,但是,日本軍隊還是利用開始階段衝出的缺口,逃出了一萬多人的部隊,剩餘的三萬多人,除了少部分在最後時候,想到了丟下手中的槍械,跪地求饒這種方式,僥幸求生外,整個戰場上,在方圓不足四平方公裏的狹窄區間內,堆積著兩萬多日本軍人的屍體……
戰鬥結束後,徐巍和跟隨著自己衝入日本軍隊中的數名戰士,被人救出後,死裏逃生的喜悅依然沒有衝淡徐巍心中的鬱悶。
部隊裝備損失過半,人員傷亡達四分之一。在這種受降過程中,出現這樣的一種慘痛的結果,這不能不說是自己的指揮失誤。
一名軍人,一名合格的軍人,最大的優點就是敢於擔待,對取得的勝利可以忽略,對自己的失誤絕不放過。
在回到師部後,徐巍在上報戰鬥經過的同時,附帶了一份請求處分的報告。
幾天之後,中國入朝作戰司令部就有了明確回複,對於徐巍的處分是降職為副師長,代理師長,依然負責部隊的軍事指揮工作。
在等待處分的這幾天,徐巍並沒有閑著,他帶著張海龍等人,重新返回戰場,對戰場上散落的機械昆蟲進行了細致收集、分類。將這些機械昆蟲帶回師部,進行細致分析後,徐巍和張海龍發現,這些外表看似相同沒有區別的機械昆蟲,實際上的內部構造卻有很明顯的區分,構造的不同,在實戰中的職能區分也有很大的區分。
裝有鋒利的機械螯的機械昆蟲的這部分昆蟲,負責對厚實的裝甲的切割,它們相當於螞蟻中的工兵。另一些機械昆蟲,也就是由微型焊接機構成的螯的機械昆蟲,則是在工兵式的機械昆蟲完成切割後,進入到裝甲內部,實施灼燒式的破壞工作。另外,在這些十隻機械昆蟲為一個單位的昆蟲群中,還有一隻昆蟲,負責具體的協調和指揮,安排整個作戰進程和進攻的先後秩序。
龐大的機械昆蟲群中,就是由這二十一支昆蟲作戰單位所構成。在一個昆蟲作戰單位沒有完成攻擊任務時,這個作戰單位的指揮昆蟲,會發出指令,請求附近的昆蟲作戰單位前來支援,直至作戰任務徹底完成後,才在能量供給充裕的情況下,對下一個目標實施二次攻擊。
這種攻擊模式,參照了特種作戰分隊的戰鬥原理,同時,相對於付出巨大的人員傷亡的特種作戰攻擊模式,這種攻擊,保證了攻擊部隊人員的零傷亡。而且,攻擊效果很驚人!
機械昆蟲作戰部隊,實現了戰場上戰鬥的無人化,這種新型的作戰模式,預示著一場新的作戰模式將出現在現代戰場上。
不用問,這一定是美國人的傑作。
無人化戰鬥模式,這是美國人對現代戰爭的又一次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