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了兩個多月,張天鷹終於被重新召回到部隊。
在這裏,他將和一批經過朝鮮戰場戰火洗禮,戰鬥經驗豐富的飛行員,接收中國的第六代戰機——空天戰機!
美國人新一代戰機競標的同期,中國軍事科研人員,就展開了技術跟蹤。針對美國人的新式戰機的性能,中國軍事專家,在美國人的基礎上,融入了本國的戰機設計理念。從某些方麵講,中國的這款新式戰機,是針對病超越美國人設計理念的一款新式戰機。
這款新式戰機,被廣大網民最終命名為——“天龍”戰機!
“天龍”戰機和美國人的戰機的最大區別在於,美國人的新式戰機是一種無人駕駛戰機,戰機的操控,基本實現了人工智能化,每個操控動作,都是由戰機上的高性能機載電腦,根據程序,自主地選擇進攻方式和手段。
中國的新式戰機,依然采用有人駕駛的方式。和美國人的無人戰機實現超高空飛行不同,中國的“天龍”戰機,直接實現了空天一體化,在美國人的新式戰機飛不到的太空中,對地球上的任何目標,實施打擊。
變循環發動機以及衝壓發動機的定型和量產、機載激光武器/束能武器實戰運用、用於硬殺傷來襲的敵方導彈的紅外/雷達導引頭、雷達/電偵等電子設備的發展、反激光照射材料、以及適合高超音速的材料的生產,使得中國的這款戰機,在具備了美國人新型戰機的基本技術性能的同時,還有著一種美國人新式戰機所不具備的優勢,高空優勢。
一旦中國人的空天戰機,飛到外太空,中國空軍的戰機,就可以憑借著飛行高度優勢,對美國人的戰機,居高臨下地實施不對等攻擊。
美國人的新式戰機,在這種情況下,隻有幹挨打的份,卻沒有還手的辦法。
如果說還有什麼缺陷的話,美中不足之處就在於,在人工智能方麵,中國的天龍戰機還有不小的差距。
首次登上“天龍”戰機的命令的張天鷹,接到空中指揮塔起飛的命令,一個短距滑跑,將戰機機頭拉升飛離了跑道。
強大的飛機飛動機如同驅趕著人一般,以超過3g的加速度,不斷提升著飛機的飛行速度。
碰的一聲巨響,飛機在短短的幾秒鍾時間內,突破了音速,突破音速時產生的音爆讓天龍戰機的機身劇烈地抖動了片刻,就恢複了平靜。
“天龍”戰機的速度還在提升,越來越強的超重,將張天鷹牢牢地壓迫在飛行座艙坐椅之上,讓張天鷹的全身幾乎動彈不得。
整個“天龍”戰機,基本上是以80度的超大仰角,瘋狂地提速攀升。
過了平流層,懸掛在天空中太陽,一下子變得和自己靠近了許多,仿佛伸伸手就能摸到一般。但是,張天鷹連這個在陸地上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動作都難以完成,雙臂重如千鈞般,基本上不再屬於自己的身體,連抬一下都異常地吃力。
向上又攀升了幾萬米,衝出大氣層後,“天龍”戰機一下子變得輕了許多,減去了負重的身體,變得飄乎乎的完全使不上勁。
這兩種完全極端的感受,在短短的幾十分鍾內完成,這對於任何人也是一種嚴峻的考驗。
恢複了正常的張天鷹這才注意到,在短短的幾十分鍾內,自己穿著的特殊飛行作戰服,已經被汗水濕透了,濕漉漉的貼在身體上,讓人感覺到一種透心的寒意。
類似太空服的新式作戰服內的傳感器迅速將張天鷹身體的不適感傳輸到“天龍”戰機的中樞計算機,機載電腦迅速啟動電力係統,為張天鷹作戰服加溫,一分鍾之後,張天鷹感覺到自己身上的汗水,漸漸地幹了,體溫也在回升。身體的機能也在慢慢恢複。
“天龍”戰機,在短短的幾十分鍾內,就衝出大氣層,飛到外太空,其中在飛機不斷加速的過程中,戰機和戰機上的飛行員,要承受十幾個甚至是幾十個地球引力的重壓,在這種重壓下,戰機沒有解體,而飛機內的飛行員,也僅僅隻是感受到不足5g的超重壓力,完全取決於戰機超一流的製造材料和飛行作戰服的保護。
從“天龍”戰機這短短的幾十分鍾的時間內,可以充分詮釋中國科技工作者,在材料學、太空生理研究和飛行發動機上幾十年辛苦努力所取得的驚人成就!
“感謝那幫默默無聞的幕後英雄!”
此時此刻,張天鷹有一種想向這幫幕後英雄致以崇高敬意的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