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少量部隊維護韋洛爾市的社會秩序後,徐漢帶著查哈集團軍的重裝部隊,來不及休整,立刻開拔,向班加羅爾市快速開進。
前方的快速反應部隊,已經和班加羅爾市守軍交上火了。
雙方的戰鬥進行得很激烈也很殘酷。
按照印度人的戰術部署,駐守在班加羅爾市的印度守軍,在遇到巴基斯坦軍隊的進攻時,在象征性地進行抵抗之後,可以宣布班加羅爾市為不設防城市。這就是說,原本,印度人並沒有想在班加羅爾市和巴基斯坦軍隊進行糾纏。
沒想到,當巴基斯坦軍隊的快速反應部隊抵達班加羅爾市外圍,印度守軍的陣地後,雙方一交手,印度守軍突然發現,傳聞中的巴基斯坦軍隊強悍的戰鬥力,並沒有被對麵的這支巴基斯坦進攻部隊展現出來。
在對駐守班加羅爾市的一個營的印度守軍,發動了連番進攻,在付出了重大的人員傷亡之後,巴基斯坦軍隊居然還是沒有占領班加羅爾市的外圍第一道防守陣地。
這個消息被第一時間反饋到印度中央方麵軍司令部時,印度中央方麵軍高層困惑了。同時,他們對自己當初想徹底放棄班加羅爾市的軍事部署,產生了質疑。
將如此重要的一座大型城市,拱手送給巴基斯坦人,是不是一個重大錯誤?
韋洛爾市兩天之內就失陷的消息,雖然令他們震驚,但是,這沒有引起他們的警覺。在印度人的軍事部署中,韋洛爾市的印度防守部隊,相當於一枚棄子,它的使命隻是延緩巴基斯坦軍隊的進攻速度,最大限度地消耗巴基斯坦軍隊的戰爭實力。
按照起初的戰略構想,對於海德拉巴市的防守,才是整個戰役的關鍵。通過在各個地區,對巴基斯坦軍隊實施阻擊,消耗掉對方大量的人員和物資後,在海德巴拉市,印度方麵講和巴基斯坦軍隊進行一場生死較量。
依靠便利的交通和戰略運輸能力,在將巴基斯坦軍隊的後勤補給線拉長後,以逸待勞的印度守軍,將在海德拉巴市,和巴基斯坦軍隊進行一場戰役對決,徹底消滅這支入侵的巴基斯坦軍隊!
印度中央方麵軍的軍事指揮官,還在遵循著縱深防禦的戰法,準備通過戰術退卻,完成戰略轉移後,在海德拉巴市對進攻的巴基斯坦軍隊,予以痛擊。
班加羅爾市攻防戰的短暫性優勢,動搖了他們的戰略決心。
幾經思考,印度中央方麵軍司令部,最終下達了一個和自己當初的戰略構想完全相反的命令,在命令駐守班加羅爾市的守軍加強防守的同時,他們電令駐守在阿嫩達布爾區和卡努爾市的印度守軍,向班加羅爾市進行增援。
幾乎是在同一時間,當徐漢帶領著後續的重裝甲部隊,趕到班加羅爾市時,印度的增援部隊,也趕到了。
接替了快速反應部隊的進攻之後,徐漢讓一個團的重裝部隊,對班加羅爾市外圍陣地發動了進攻。
出乎預料的是,印度軍隊的抵抗相當頑強,雙方激戰了三四個小時,居然沒有分出勝負。
“錯了!情報出錯了!”
徐漢第一時間意識到這場班加羅爾攻防戰,和掌握了班加羅爾市駐防情況時,自己當初的設想完全相反了。
“駐守在班加羅爾市的印度守軍,絕對不會隻是一個團的規模!而且,對方還配有相當數量的重火力!難道,印度人改變了自己當初的軍事部署?!”徐漢迅速做出了判斷。
在向班加羅爾市派出偵察人員的同時,他向阿嫩達布爾區和卡努爾市也同時派出了情報人員。
一邊加強進攻,一邊靜候消息。
兩天後,偵查人員發回了準確信息,阿嫩達布爾區和卡努爾市兩個方向的印度駐軍,已經調動,駐守這兩個城市的軍隊,有印度國防軍變成了警察部隊。
傳回的消息,印證了徐漢的判斷。
印度人放棄了棄守班加羅爾市的打算,調整戰略部署,準備在這裏,依靠城市中林立的各種大型建築物,做殊死抵抗!
哎,不知道這一戰下來,又要有多少印度平民死於戰火。阿姆利則城的慘劇,讓徐漢一直念念不忘。
除非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他不會對人口密集的城市,發動進攻。
班加羅爾市基礎設施完善,各種物資供應豐富,如果單純地依靠圍困想迫使印度守軍投降,顯然不太現實。
即使是遵照以往城市攻防戰成功案例,摧毀班加羅爾市的城市供水設施。這樣做,也不能在減少城市人員傷亡的前提下,迫使印度守軍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