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就像讀書
小時候,聽到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先是心頭一震,之後又覺得這實在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好在隨著年齡的增長,這個目標倒是越來越近了。即便如此,對多數人來說,它依舊是個遙遠的夢想。
我所說的旅行,可不是那種“公務旅行”(又名“出差”)——為了生意、政務、談判、會議前往一個陌生的地方,在
辦公室、會議廳裏度過冗長、枯燥的日子,然後匆匆到當地的名勝古跡一遊,之後便“揮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能證明你與這個地方有關係的東西,就是你的出差報告、等待報銷的車票和幾張照片。這樣的旅行如同學生為了對付考試而讀的複習材料——考前,那是珍寶,拚命苦讀;考後,那是垃圾,拋到九霄。試問有幾個人還能“珍藏”這樣的書籍,並記得書裏的內容呢?
我所說的旅行,也不是那種跟隨旅行團的跟團出遊——一群人走出空調旅行車,隨著導遊的小旗子浩浩蕩蕩出現在某個景點,熱熱鬧鬧地拍照,急急忙忙地“撒尿”,歡歡喜喜地購物,上車後迷迷糊糊地睡覺,回來後如果有誰還能說清楚去了哪裏,簡直就堪稱“模範團員”了。這樣的旅行,更應該被稱為某種經濟活動或者消費行為才好。
這樣的旅行正如同讀那些暢銷書——隨著這樣那樣的推薦和排行榜,我們買來一本本“創造了出版奇跡”的書,在為出版事業和作者的版稅作出貢獻之後,我們也許也能獲得一點兒時髦的談資。這倒正像那些我們旅行回來可以向朋友們炫耀的旅遊紀念照。可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呢?
我說的旅行是真正的旅行,是用雙腳去行走,用眼睛去觀察,用心靈去體驗,用頭腦去思考,用餘生去回憶的旅行。這樣的旅行就像那些曾經影響過我們生活的書籍。不管它的封麵是否落滿灰塵,書頁是否已經變黃,但它確實打動過我們的內心,影響了我們的決定,甚至改變了我們的命運。相信很多人心中,都有這樣一本書。那麼,至少,我們也該進行一次真正的旅行。
我知道這很難。縱然我們有火車、飛機和信用卡,但我們缺少時間,更缺少耐心和毅力。在這個每一分鍾都要以金錢計算的時代,在一個講究“成功”與“效益”的時代,做一次沒有功利目的的旅行,讀一本沒有用處的“閑書”,恐怕都等於在消耗我們人生的財富。我等凡人在房子、車子、票子和孩子的重壓下,又有幾人能這般瀟灑?
讀書和旅行原本是一回事。旅行就是在讀世界這本書:讀山川江河,讀平原丘陵,讀風土,讀人情,讀曆史,讀人間萬象,讀一個真實的世界。旅行就是我們用腳寫的最好的讀書筆記。而讀書何嚐不是一次心靈的旅行:上下五千年,縱橫千萬裏,遊過去,遊未來,遊他鄉,在虛構的世界裏,去窺視一個個關於這個世界的秘密。書就是我們進行思想旅行的車票。
讀書和旅行都是為達到一個目的——暫時脫離塵世。脫離那些報表與數字,那些職務與虛名,那些明規則和潛規則,那些算計和謀劃,那些奉承和誹謗;脫離那些羈絆,那些束縛,那些義務與責任,那些規範與設置,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一個心靈自由的人,哪怕隻是暫時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