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培養大學生終身體育鍛煉能力(1 / 2)

提要學校教育是影響學生終身體育的重要時期,高等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最後階段,對加強大學生終身體育教育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我鍛煉能力、提高教學效果、轉變教師教學觀念方麵,談對大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習慣、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大學生;終身體育;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

體育教學是學校體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全麵貫徹教育方針,落實素質教育,以提高學生身心發展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大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是21世紀我國學校體育發展的趨勢。筆者認為,在教學中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我鍛煉能力,才能更好地促進對大學生終身進行體育鍛煉的培養。

一、滿足大學生對運動的多方麵要求,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激發培養大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是實現終身體育的前提和基礎。要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大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愛好,以及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選擇與確定體育活動內容就顯得十分重要。體育課對大部分學生來說是有興趣的,而且能夠選擇一兩項來進行身體鍛煉。但是,由於傳統的體育課的教學時間固定,內容單調重複,缺乏新意,學生不能自由選擇教學內容和進度,學生漸漸對體育課的感受性降低,慢慢失去了興趣。體育教學要不斷的改革創新,根據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以滿足大學生對運動的多方麵要求,在有效提高身體素質的前提下,給大學生以較大的自主權和選擇權。在課程設置上要靈活,開設多種形式和內容的必修體育課、任選體育課以及體育理論,滿足學生多方麵興趣愛好的需要。在課程內容和時間的設置上,學生可以隨時自由選擇,自己決定上課的時間、活動內容、活動進度和鍛煉方式等,以基本上滿足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體育活動,主動鍛煉身體,學習體育知識,養成鍛煉習慣,在運動中獲得快樂,得到樂趣,激發體育鍛煉的興趣。

二、加強學生自我鍛煉能力的培養

培養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是學校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養成與掌握終身進行體育鍛煉身體的意識、習慣和能力的重要方麵。大學生隻有在學校期間打下自我科學鍛煉的基礎,形成終身體育觀念,我們的全民健身運動才能得以健康穩定發展。我們知道,大學期間的體育鍛煉主要以自我鍛煉為主導與體育老師的指導相結合。在體育教學中著重培養大學生的認識能力,使學生真正懂得體育鍛煉的意義、作用和有關的體育知識,充分激勵大學生的學習動機,發揮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大學生的運動興趣,促進大學生鍛煉的積極性、自覺性。同時,在體育教學中要特別培養大學生能在獨立鍛煉過程中,對練習的次數、運動時間、運動強度、動作的自我糾正等有較好的自我調控能力,主動積極的鍛煉,從而使大學生自我鍛煉成為真正的自主活動,身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發展,這對以後學生的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使學生終生受益。這也符合現階段“體育與健康”所提倡的:學生能夠掌握體育與健康的基本知識和運動技能,學會學習體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終身鍛煉的意識和習慣。教學方法的多元化,使教學效果更加突出。

1、轉變教學觀念,使鍛煉由被動變為主動。當今的教學觀念是以學生發展為本,使學生生動活潑、創造性的進行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對教師各方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上要有轉變,在教學過程中強調以大學生的“學”為主,從“要我學”到“我要學”、從“學會”到“會學”的轉變,充分挖掘大學生的學習潛力,使他們從被動的學習狀態變為積極思維、主動實踐。從教師的教授、指導到同學之間的互相學習和指導練習,培養主動探討學習和怎樣學會的能力。教師應該給大學生更多選擇的權力,讓他們對於“學什麼、學多少和怎樣學”享有發言權,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選擇學習方式,有自主選擇、自主練習、自我評價的空間,使大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更好地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