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橫掃六國起,天下設立郡,縣,鄉三級。曲阜占地近千裏,曲阜之於山東的地位如同洛陽之於天下。雖說僅立為縣,但這未免沒有排擠的意味。曾記否,當初六十萬大秦虎賁也沒有攻下這座山北之城。二師兄帶著張望從後山進書院,遠遠看著曲阜城,很難想像這座古城發生過什麼。古樸但矮小的城牆,看起來很結實,遍地都是古典的建築與周遭的環境沒有衝突,像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的畫卷。曲阜占地千裏,書院占了這座古城的三分之一,還連接遠山,成為曲阜城中的龐然大物。書院拔地千尺,直通天空,聳立在張望麵前,二師兄拔開山間雲霧,這個龐然大物才露出它的廬山真麵目。雲霧之下的書院由典雅的紅木建成,華貴高雅,雲霧繚繞,猶如仙境。使人心生崇拜,使人心生敬佩,不得不讚歎於建造者的巧奪天功。應入張望眼簾的是寬廣的門板,高高的紅木屋簷下寫著兩行大字。“窮則獨善其身,善則兼達天下。”
張望看著這兩行大字,陷入思考。他心裏莫名的升起一股正氣,再看那兩行字時,他再看到的是一把鋒利的劍,有劍氣入目。張望本能地後退,有一股力量進入了他的身體,他進入恍惚的狀態。當他反應過來時書院大門已經躺開,二師兄叫了他一句:“該進去了,來吧!”師兄提著他的手走進了書院。張望還沒有跟二師兄說,剛才他看到了一個孤獨的身影,那個身影手持三尺青鋒刻下了這段文字。那個身影是何等寂寞,又是何等意氣風發,那把三尺青鋒又該是何等霸氣?
“書院分為書屋,學堂,後山三部分。”二師兄徐徐道來,向張望介紹著書院,張望在二師兄的介紹下初步了解了書院的具體情況。
曲阜書院乃天下五大家之一,儒家所在地。占地三百多裏,是山東至高聖地。擁有近千名修練者,書院由學生和代夫子組成。每年都有近百名修練者來此求學,潛力專研儒道。書院有數百名修練者,剩下的便是代夫子。代夫子,因為儒家創始人夫子乃一代聖人,夫子可為萬世之師,所以天下老師皆稱代夫子。代夫子曆年以來不過數百人,而且他們一生立誌修練,專研學術,所以代夫子很少授課,大部分時間都在書屋,學堂便是學生們自由的空間。寬敞的學堂保持著樸素古典的風格,自書院建成第一天起就貫徹“包容萬法,求同存異”的精神。正是這種開放性才使得儒家立足於泰山之巔。張望隨著二師兄走到仁字學堂窗外,學堂內席地而座的幾個年青人互相扯著衣袖,麵紅耳赤爭吵。具體內容張望沒怎麼聽懂,他們每個人聲音都撕扯著,成一團亂麻,搞得什麼也聽不清。偶有一兩個人站起來對罵,泡沫橫飛。這種場麵二師兄早以見怪不怪,張望還向二師兄詢問如果這樣下去,有人輸了不服氣怎麼辦。二師兄一麵正色地回答道:“不服,那就打。”張望才明白,書院是個拳頭大就是道理的地方。這時,仁字學堂內,衣裝華貴朝氣澎渤的壯實青年拔起身子,語不驚人死不休,“吾輩儒生所求應是如同大先生所說,為天地立心,為生命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個年青人說完,全場陷入寂靜。他搬出大師兄,其他學生自然不敢反駁。興許是這個年青人拳頭最大,也沒有人敢動手,大家紛紛表示讚同。站在窗外的張望,聽到這一番話不禁思考,在張望心裏已經掀起波浪,修練者在張望心裏已經徹底改觀了。“走吧。”張望趕緊忙跟在二師兄身後,當學堂內的學生往外看時並沒有現有人來過。“二師兄,那人是誰?”二師兄當然知道張望問的是誰,但不願提起他。“霍光,不學無術,修練一道難走長遠啊!”張望更加不解,“為什麼?”“因為那段話並不是師兄說的,在師兄之前便有人說過。”張望對大師兄印象更加神秘了。“我們接下就要去見大師兄了。”二師冷不丁的一句,搞的張望心砰砰跳。如果說書院是拳頭大的便是道理,那大師兄是道理最大的,也就是書院裏拳頭最大的那個人。書院後山,青蒼的群山中有座小亭子,這裏是書院的禁地之一。因為這裏有個“拳頭最大”的人。古典的亭子內,有個高個子的中年人靜坐亭中。夫子曾言:“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他一生追求仁愛,所以他喜愛書院後山連綿起伏的高山。小時候他不喜歡說話,師弟老是喜歡叫木柱子,他隻是喜歡安靜。他喜歡待在這間亭子,這讓他感覺他和山是一體的。他喜歡安靜,所以這裏沒有人會來打擾他,但是現在有人來了,不過他很開心。張望和二師兄來到這座立於群山之間的小亭,張望看到亭子上的牌匾寫著“靜心亭”三字。亭中有位儒雅的書生,手持半卷書籍,挺著高個子,對他們微笑。二師兄對著那名書生作輯,張望也學著二師兄的樣子行禮。書生彎下身子,向他們回禮。“師弟別來無恙。”書生微笑著對二師兄說道,他的笑容使在場的人都如同沐浴春風,張望自然對此人肅然起敬。“師兄仍舊健朗,此行還是未達目標。”大師兄眉頭深鎖,“那人還是不願意出山。”二師兄點點頭。大師兄輕言道:“隨緣就好,不必去強求。”大師兄走出亭子,輕輕地拍了拍二師兄的肩膀。接著大師兄麵對著張望,盯著他。緊張的張望一時沒有發出聲音,反倒是大師兄先開口:“那你又是誰呢?”微笑著大師兄對著張望問道。此時山間刮來一股陰風,吹動林間的樹木,吹到亭中哄哄作響。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