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手機響了是奶瓶打來的:“在哪呢?”
秦歌說:“在家呢?”
奶瓶問:“沒出去玩?”
秦歌說:“沒有。”
奶瓶說:“我本來還想找你玩呢,可寶寶吐的厲害我離不開。“
”我沒事,照顧好寶寶要緊。”秦歌知道這隻是借口,但自己卻是活該。
“哦!”奶瓶突然說:“昨天董姐給寶寶打電話了,她說現在已經是第三個月了,你還是一輛車都沒賣出去,這個月結束恐怕要……”
奶瓶沒有說結果是什麼,但秦歌自己很清楚:“我也很鬱悶,我都不知道我是人品太差還是咋滴,就是賣不動?”
奶瓶問:“你都是咋賣的?”
秦歌說:“還能咋?先把介紹汽車性能的資料記熟,來了客戶就掛上笑臉衝。”
奶瓶想想說:“你還記得咱們大學經常遇到那些推銷東西的人,他們總在你跟前說這說那。使勁的介紹他們產品的功能,可都是些很專業的數據和知識。我們那會為了麵子不懂裝懂的頻頻點頭,可從來都不買東西。因為我們根本就沒聽懂他在說啥?當然不會買東西啦。”
秦歌想了想問:“你的意思是我現在像他們?”
奶瓶說:“我覺得差不多?”
秦歌問:“那我該咋辦?”
奶瓶笑著說:“其實你不要把賣東西這件事想的過於複雜,簡單點說它隻是人和人交流的方式。”
“然後呢?”秦歌追問。
奶瓶繼續說:“既然是人和人交流的方式那就要符合交流的要求,比如最基本的友好和信任。”
“繼續。”秦歌覺得有些道理。
奶瓶說:“友好和信任是前提,下來就是要想想買車的都是啥人。在我看來買車的人大概分為三類,這些人各有不同。第一類是普通大眾,他們買車更看重實用性,或者說是性價比。第二類就是大家說的中產階級,這類人雖然相較第一類人數量少些,但是購買力更強。他們買車一般都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定位,或者是體驗駕駛的快感。所以他們更看重車的外觀和某些性能,比如動力,舒適度,功能等。但不管是誰買車都不是小事,所以在購買前他們一定會做大量的功課,通過各種渠道來了解想買的車,不誇張的說甚至比你們這些賣車的人還熟悉。但我的意思可不是讓你閉嘴不說話,是讓你的介紹更有針對性。不能見誰都是從頭到尾的照本宣科,這會讓人厭煩的。俗話說看人下菜,而且你還要盡量讚同別人的想法,隻要不是騙人,主觀上盡量迎合顧客的想法。”
秦歌問:“還有第三類人呢?”
奶瓶說:“第三類就是我們常說的有錢人,這些人對於你們這個品牌的4s店來說是稀客。要是真來了那也是給別人買的,他們可不管啥性能,要的隻是麵子。隻要你和你賣的車讓他有麵子,錢多少就是個數字。”
秦歌聽了突然覺得豁然開朗,有一種撥開雲霧見日出的感覺。他高興的說:“奶瓶你還真有兩把刷子。”
奶瓶笑著說:“別罵我了,我要是成的話也不會混成現在這樣。”
“誒!”秦歌不讚同的說:“那不是你的錯,你也是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