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劉知遠殿前受冷落(1 / 1)

石敬塘從晉陽城出兵夾擊,把唐軍打得大敗。

耶律德光風風光光地進了晉陽城,石敬塘卑躬屈膝,“爹爹長爹爹短”,叫得比他小十歲的番將首領格外得意。德光撫摸著石敬塘的脊背說:

“兒啊,如今唐軍已敗,國不可一日無主,你就稱帝吧!有啥事爹給你做主。”

石敬塘感激涕零,雙膝跪倒在地,喏喏連聲道:“有父王撐腰,孩兒就妄自做大了。”

眾將中有看不過眼的,立時臉色緋紅,劉知遠更是扭過頭去。

耶律德光大咧咧坐在石敬塘的位兒上,安撫道:

“兒啊,為父奔波三千裏,前來救你。來也不能白來,你頭前允諾的燕雲十六州可不是作耍的。自此之後,咱爺倆以黃河為界,河北歸我,河南歸你。另外每年三十萬匹帛是不能少的,當然年頭節下你想著爹爹,某家人口又多,送點小禮,盡盡孝心這也是你當兒臣的本份。念你剛剛即位,底子不是很厚,日後我也就不多麻煩你了。”

石敬塘磕頭如搗蒜道:“就依父王,就依父王。”

石敬塘依靠契丹的支持,帶兵攻打洛陽。唐末帝李從珂如坐針氈,惶惶不可終日,整日以酒澆愁,哪裏還有反抗的勇氣?石敬塘和番兵尚未到,他先點一把火,帶著妻兒老小忠臣孤老統統一齊歸天去了。

石敬塘兵不血刃,攻下洛陽,正式做了中原的皇帝,國號為晉(史稱後晉),建都汴,自封晉高祖。

楊光遠見大勢已去,殺了張敬達,索性帶隊伍投了石敬塘。

有道是吃水不忘掘井人,卸磨不殺驢,錦繡江山如何到手,石敬塘自然心知肚明。即位之後,立刻書寫奏章,上報番家老爹爹,並打發桑維翰(因當漢奸有功已由謀士升為禦史)帶人馬拉車載,搞了不少禮品送往北國。奈何人家嫌少,罵罵咧咧,說石敬塘當兒都不是好兒,白揀了個皇帝還這麼扣扣索索,沒準那天廢了再換個新的。

桑維翰回到汴城之後,晉高祖問他這次出使遼國情況如何,桑維翰搖搖頭說:

“漢奸也不好當啊!”

隨即,他把挨罵的事簡要說了一遍。眾臣武將個個麵有慍色,劉知遠更是氣衝鬥牛,嚷嚷大叫道:

“陛下,如此這般欺人,不如撤了協約,討回燕雲十六州,咱自己幹得了。”

晉帝大怒,道:

“劉知遠,你一介武夫妄議軍國大事,你懂得什麼?還不趕快給朕退下!不是念你曾立過幾回戰功,今日就讓你的人頭落地,梟首午朝門外。”

劉知遠心知今日非別日,漲紅了臉,喏喏歸班。

正議間,突有黃門執事來報,前日打發走了的少華山老道鄧士佳求見陛下,說是有要事秉報。

石敬塘正在氣頭上,不屑地揮揮手說:“亂棒打了出去。”

桑維翰急忙出班上前奏道:“吾皇萬歲,時下正當用人之際,不可慢了人心。老道既說有要事,必是好事,還望我皇恩準他進殿說話。”

石敬塘本是小人得誌,有些忘乎所以,一聽桑維翰話裏有話,急忙自圓其說道:

“桑愛卿言之有理,剛才我也不過是說說而已,出家人求見,豈有不見之理,快快宣他進來。”

鄧士佳匍匐於地。

石敬塘耐著性子道:“老道有何話說?”

“我為陛下務色了一員大將。”鄧士佳囁嚅道。

“能比朕殿前諸將還要強的嗎?”石敬塘不信。

“隻在其上,不在其下。”

石敬塘早就對眼前這些老將有看法,擺老資格不說,還把他晉帝高祖不放在眼裏,聽說來了新人,正想充實一下隊伍。但是又不知真才實學如何,便想試試,就說:

“好,明日一早你帶他進演武場和眾將比試一番再議。若能勝過朕的大將,可量才錄用。”

“遵命!”鄧士佳磕了一個響頭,爬起來高高興興下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