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Vyatta平台:由用戶定義的網絡(1 / 1)

Vyatta平台:由用戶定義的網絡

網絡通信

作者:李旭陽

網絡通信的技術方向由誰來左右,是標準組織、廠商還是科研機構?在今天,用戶在技術方麵已經占據了更多主動權,誕生於園區網絡之中的SDN和由運營商所倡導的NFV技術,就是對這一觀點的最好詮釋。

因此,博科在近期發布Vyatta平台的同時,還重點強調了其在開放方麵的努力:積極加入ONF、OpenDaylight以及ETSI(歐洲電信標準協會)等組織、成立由多個運營商及雲計算廠商組成的客戶委員會,同時展開SDN與NFV技術的實踐與落地。

博科北亞區運營商業務與戰略業務關係總監劉韋成不止一次地提到這樣的觀點:相比較競爭對手,博科可以更輕鬆地從現有業務中脫身出來,以支持用戶利用多元化以及工業標準產品來搭建可控彈性的網絡架構。

新發布的Vyatta平台是一套基於軟件的集成組件,這些組件共同提供網絡功能及相關管理功能。對外,其就像一個無縫的軟件層,可以通過編程接口快速地自動重新配置、強化和擴展;對內,其也可以簡化管理,並通過平台API提供功能。Vyatta平台整合了博科在SDN和NFV領域的各類相關技術,其中既包括了像Vyatta vRouter和vADX這樣的成熟產品,也囊括了OpenDaylight和OpenStack等開源軟件項目。

Vyatta平台在架構上劃分了三個層級:NFV連接服務、SDN結構服務和功能編排。三個層級之間通過基於標準的透明協議和方法進行通信,其中包括了REST API和NETCONF/YANG模式,以確保配置的互操作性。

在這其中,NFV連接服務利用了博科Vyatta vRouter和博科vADX產品,以及包括第三方元素在內的服務鏈來部署第3~7層網絡功能。而SDN結構服務則利用了由諸多廠商參與的OpenDaylight,以通過集中控製簡化管理。實際上,作為OpenDaylight的倡導者,博科已經在不同場合表達了優先支持這一項目的態度。但是,博科也不會放棄OpenFlow等其它SDN標準。在引入OpenStack的廣泛功能以及廣泛可互操作的第三方配置與編排層後,Vyatta平台也擴充了自己在功能編排方麵的能力。

這種平台化的戰略,已經大大擴展了Vyatta原本的業務範圍。要知道,在2012年博科收購Vyatta的時候,這家公司的主營產品隻是開源的軟件路由器。不過博科很顯然想利用這塊牌子做更多的事情。

Vyatta這個詞來自於梵文,意思是“開放”。博科官方新聞稿將Vyatta平台形容為,“是博科長期戰略的第一階段”。博科中國區技術經理穀增雲認為,市場發展的方向就是“開放、虛擬化、軟件定義網絡”。

開放離不開軟件支持,而博科已經將未來關注重點“押”在了軟件上。劉韋成透露說,目前,博科已經在美國的軟件網絡部門中招聘了120餘名工程師,這些工程師的主要任務是將更多實體的網絡設備進行虛擬化。

也許未來網絡通信行業的主流不再是“賣盒子”,而會是一家家軟件公司,誰知道呢?實際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網絡廠商開始關注軟件層麵的應用。在架構日趨複雜的今天,用戶很明確地知道自己所需要的東西:低成本、高度可管理性,而且資源調度更簡單。這一切使得廠商和供應商發生了改變。與其說是軟件定義網絡,倒不如說是由用戶所定義的。毫無疑問,這是一場由買方主導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