蛻皮效應:許多節肢動物和爬行動物,生長期間舊的表皮脫落,由新長出的表皮來代替,通常每蛻皮一次就長大一些。
老鷹再生與蝴蝶化蛹是動物世界裏最常見的現象,是蛻皮效應的典型例子,對我們企業的轉型改革卻具有深刻的借鑒意義。
老鷹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
它一生的年齡可達70歲。
要活那麼長的壽命,它在40歲時必須做出困難卻重要的決定。
當老鷹活到40歲時,它的爪子開始老化,無法有效地抓住獵物。它的喙變得又長又彎,幾乎碰到胸膛。它的翅膀變得十分沉重,因為它的羽毛長得又濃又厚。使得飛翔十分吃力。
它隻有兩種選擇:等死,或經過一個十分痛苦的更新過程。
150天漫長的操練。
它必須很努力地飛到山頂。
在懸崖上築巢。停留在那裏,不得飛翔。
老鷹首先用它的喙擊打岩石,直到完全脫落。然後靜靜地等候新的喙長出來。
它會用新長出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的拔出來。
當新的指甲長出來後,它們便把羽毛一根一根的拔掉。
5個月以後,新的羽毛長出來了。
老鷹開始飛翔。重新得力再過30年的歲月!
同樣,蝴蝶化蛹也是一個激動人心的過程,同時又充滿危險與痛苦。
不同的蝴蝶蛹期也不同,有的幾個星期有的幾個月。它們身體內部的器官要重新調整。當蛹就要變成蝴蝶時,可以看到翅膀的雛形。從蛹變成蝴蝶是自然界一種激動人心的奇觀,當蛹體破裂,成熟的蝴蝶小心翼翼地從蛹殼中艱難地爬出來,不斷撲打翅膀,然後它們的身體表麵的液體被風吹幹,它們慢慢地展開了美麗的翅膀,接著飛向陽光明媚的天地。
蝴蝶化蛹一般在敞開的環境中。鳳蝶和粉蝶以腹部末端的臀及絲墊附著於植物上,又在腰部圍著纏上一條絲帶,使身體呈直立狀態,而蛺蝶、灰蝶和斑蝶則是利用腹部末端的臀棘和絲墊把身體倒掛起來,稱為懸蛹弄蝶則多在化蛹前結成絲質薄繭,以保護自己。化蛹地點在樹皮下、土塊下、卷葉中等隱蔽處,去度過其一生最危險的時期和不利的季節。
蛹在外表上靜止不動,但其內部進行著劇烈的變化:一方麵破壞幼蟲的舊器官,另一方麵組成成蟲的新器官。擔任這個任務的是血液中的血球細胞。這種破壞同時伴隨著創新的過程,一般數天至數個星期內完成。在完成痛苦的變化改造後,蝴蝶就蛻去蛹殼,變成成蟲,脫皮而羽化成美麗的蝴蝶。
當談論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我們常常以“日新月異”來形容:產業快速變遷、商業規則不斷更新、新產品不斷湧現並高速普及、大量的新興企業出現並快速成長獲得成功、還有更多的企業掙紮在破產和被收購的邊緣……巨變的市場環境要求市場的參與者——企業不斷進行變革,以適應新的環境。
企業變革是指企業根據外部市場環境、競爭條件等的變化,對其從大至企業戰略,中至企業的戰術、市場定位、產品結構,小至生產方法、操作規範的係統的、完整的創新和發展,這種變革是在吸取企業原先基礎上的一種進步和升華,企業的變革不是對企業的否定,而是一種成長和發展,變革為企業跨越不同發展階段提供了蛻變的能量。
企業的變革猶如動物的蛻皮過程。對此,我們要重點認識到兩點:
第一、變革的必然性。蝴蝶的振翅高飛是蠕蠕而行的毛毛蟲蛻變之後的必然結果,“蝴蝶”狀態是每個企業發展的清晰願景和目標。每個企業都要經曆不同的發展階段,這是一個不斷重複的過程,但很多企業往往在成為“蝴蝶”之前的某個階段折戟沉沙。企業變革不可能一步到位,它是通過一次次的嚐試而逐漸實現的。風險並不是來自於變革本身,而在於企業及員工往往試圖維持原狀。如果停留在毛毛蟲的狀態,一個企業永遠都不會蛻變成蝴蝶。正如一輛負重前行的馬車,拉車的人不了解後麵的實際情況,推車的人看不到未來的美麗風景,臃腫的馬車難以改變方向。有些我們想做的,別人已經做過了;我們想改變的,別人已經改變了。我們要做的就是發現與實踐。
第二、變革的複雜性。企業的成長蛻變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涉及到很多因素,如願景、領導力、創造力等等。組織層麵與員工層麵的諸多因素都增加了變革的複雜程度。例如,隻有35%的員工認為領導與員工之間充滿信任,半數員工對自己的工作基本表示滿意,48%的被調查者認為老板會傾聽他們的聲音並付諸行動,組織政治學、時間壓力、缺少決策參與是形成思維障礙的三個主要原因。並不是改變了某一個環節就能夠成功地實現變革,變革是全方位的改進與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