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見我流淚了,都隻是泡在水裏,保持著沉默。
“大家心情不好,我們一起出去旅遊吧?”醜丫建議。
“可以呀!”芳隨身附和。
陳麗笑:“老大的意思呢?”
“嗯,現在?”我問醜丫。
“為什麼不?”醜丫笑。
“去哪裏?”陳麗也問醜丫。
“東方山,看怎樣?”醜丫問大家。
不管怎樣,無論到哪裏,出去散散心,總比在家裏悶著強。
東方山被譽為“三楚第一山”。位於黃石市下陸、鐵山兩個城區之間,方圓18平方公裏,海拔470餘米,由曼倩堖、攬勝堖、走馬寨三大主峰組成。因西漢著名文學家、漢武帝近臣東方朔曾在此結廬讀書、修道煉丹而得名。東方山曆史悠久,佛教文化淵源流長,始建於唐憲宗元和六年(公元八0五年)的弘化禪寺,曆經千載,香火旺盛,高僧輩出,以弘化禪寺為中心的22座大小寺廟,散落於群山峰壑之間。東方山勝景紛呈,保存有“青鬆倒插、白蓮頻開、鐵牛懶臥、石船高撐、月湧禪關、仙履日暄、靈泉卓錫、道洞支停”等古八景。東方山峰巒疊嶂,山睿縱橫,景色秀麗,氣候宜人,景區內古木參天,百花爭豔,植物多達兩千餘種,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氣溫常年比山下低5攝氏度,是避暑、觀光、休閑的理想去處。
相傳西漢武帝太中大夫東方朔,宦途失意,浪跡江湖,約在公元前100年結廬於此,東方山便因其姓氏而得名。東方山風景如畫,氣候宜人,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山中植物繁茂,已查明的草木本科植物2000餘種,森林覆蓋率達到了90%。在竹海樹林中,具有1200多年曆史的銀杏樹,傲然屹立,獨領風騷;“道洞雲停、鐵牛懶臥、靈泉卓錫、石船高撐、月湧禪關、仙履日暄、青鬆倒插、白蓮頻開”等古八景風采尤存,令人流連忘返;素有“高山出平湖”的東方山水庫,碧波粼粼,清澈見底,更為東方山平添了幾分靈氣。
東方山距離我們不遠,我們開車不到半小時就來到了東方市的腳下。
我們開車由西門進。沿途景觀,也許是季節的原因,怎麼也看不上眼。
眺望遠處,為發展經濟,到處都有被開挖的礦藏,植被破壞嚴重,作為風景區,看上去保護非常不到位。在山頂上,我們終於見到了“高山平湖”,湖水清澈見底,波光粼粼,周邊的環境有於春暖花花,氣候非常宜人。
著長長的石階拾級而上,一座巍峨的古建築赫然於眼前,門楣上刻著“三楚第一山”。東方山佛教文化源遠流長,是佛文化旅遊勝地。進入弘化禪寺後,即可看到一座古風古韻的石橋橫跨在放生池之上,池裏則是成群結隊的各類金魚。
我抱著兒子,芳和醜丫輪流抱著女兒。我們一起去尋找“青鬆倒插”:據說,在明嘉靖年間大冶知縣趙鼐,從他的故鄉雲南帶來的一種“倒長樹”,它能從*的樹枝上,長出一條條根來,俗稱“氣根”,一經入土,氣根又變成了樹幹。可惜的是,找到了地方,原景已無跡可考,十分可惜。
我們出東方山大廟後門,過陸氏祠堂,右轉向東北,沿山脊的北坡山徑前行,約千米處,可在右側山崖上,見一巨石。巨石重逾萬斤,如船形,擱在高約四米的石壁上。遊人踏上巨石,它就搖晃,像蕩舟一樣,驚心動魄。這就是老八景之一的“石船高撐”。
我們又見到了“鐵牛懶臥”:相傳,智印修建寶峰禪寺大功告成之日,唐憲宗為表彰智印的功勞,特派使者騎牛來賀。原來唐天子既崇佛又崇道,認為道家祖先老子李耳也是他李家的始祖,並相信佛乃老子西去化胡的化身,一旦佛顯真身,就是騎牛。所以這位使者就以牛代馬。這鐵牛也有靈性,見東方山乃鍾靈毓秀之地,有雲蒸霞蔚之氣,得聽法聆聽之便,受餐霞飲露之福,為之動心,長臥不起,化身為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