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歲學英語

封麵故事

作者:李偉

10月20日,在北京朝陽公園舉行的北京外語遊園會上,一位外籍英語教師帶著學生參加家庭英語遊戲活動

10月21日,北京市公布高考改革方案,並征求意見:自2016年起,語文學科分值將由150分提高到180分;英語學科分數由150分減為100分。方案還同時明確,小學三年級前不開設英語課程。這是繼2001年後英語教育政策的一次較大調整。

小學英語課程列入國家級課程正式開設,始於2001年秋季開學。教育部明確,全國小學可在三年級開設英語課程,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在一年級就開課。也就是說,按照2001年教育部的規定,中國學生學習外語的起始年齡最早為六七歲。新政策實施後,北京市學生在學校內學習外語的年齡將被推遲到八九歲。

近半個世紀以來,對人類語言學習能力的研究,一直是生理學家、語言學家與教育學家們共同熱衷的問題。究竟有沒有學習外語的最佳時期?孩子是否應該盡早學習外語?很多家庭也同樣期待明確的答案。

但是專家們的實驗結果卻各不相同。主要原因在於,語言學習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除了年齡條件,還取決於語言環境、師資狀況、學習方法、學習時間等因素。但比較統一的意見是,就語言學習本身,“年齡小”有一定優勢,尤其在語音學習方麵。

那麼,到底兒童在什麼時候開始學習外語最好?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語言學家萊尼伯格(Lenneberg)認為,大致時間是2 歲到青春期。在2歲前,語言學習是不可能的,因為大腦還不成熟。所以,國際上一般認為,兒童在6 歲開始學習一門外語最佳,最遲不能超過12 歲。很多國家的學校因此選擇8~9 歲開始學習外語。在此期間,可以趕上外語的“可教學期”,同時也給予母語一定的鞏固時間。理想的做法是,在母語不會讀寫前不要教孩子們去讀寫外語。這樣,第一語言的那些基本概念通常會成為兒童外語學習的敲門磚。

值得注意的是,在掌握母語能力之前,過早學習外語需要比較苛刻的條件。主要製約性因素,在於缺乏外語的語言環境。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隻有移民家庭的孩子可以熟練掌握兩種語言。不具備這樣的語言環境,則會使孩子的發展麵臨一定的風險。我國腦科學專家楊雄裏院士認為,過早學習外語,極可能對孩子學習母語造成幹擾,導致邏輯思維能力缺陷。因為人學習的重要內容是學會邏輯思維,通常而言,一般人的邏輯思維形成是通過母語學習。此外,兒童的數學運算能力、身體素質等方麵都需要提升,而不應隻限於開發外語學習。

我國教育部也認為:“8歲左右是學習外語的最佳期,在這個年齡段開始外語學習,不與母語學習衝突,效率較高。”因此,北京市將英語課程的開始時間推遲到三年級,即孩子八九歲階段,並不會錯過學外語的最佳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