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風險管理
管理創新
作者:張玲
摘要:鑒於破解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需要,文章分析了生命周期各階段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特征和風險特征,從實現融資目標與控製融資風險以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快速發展的需要出發,研究了科技型中小企業在創意階段、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和成熟期融資風險管理的關鍵,指出了生命周期各階段融資風險管理的措施。
關鍵詞: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風險管理;生命周期
一、 引言
作為國民經濟中最活躍和最富創新性的細胞,科技型中小企業以其強大的創新能力、成長能力和發展潛力,成為了發展和完善區域創新係統的有力手段,也是調整經濟結構和發展方式、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並最終實現經濟快速增長的支柱。建設周期短、收益高且創新機製上靈活於大企業的特點,使得科技型中小企業成為科技進步中最活躍的創新群體。目前,大力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是全國各地爭相開展的工作,相應的金融創新實踐和政策措施不斷湧現。然而,現有的金融資源和金融環境還遠未能滿足科技產業發展的資金需求,這導致融資問題仍是製約科技型中小企業快速發展的瓶頸。
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從新想法新創意的萌生開始,曆經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產品開發與製造、市場推廣以及大規模生產製造的全部過程,即創意期、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和成熟期這一生命周期。科技創新的高度不確定性決定了科技企業生命周期每個階段的高風險特征,生命周期每個階段企業的組織結構、規模、管理方式、財務狀況也不盡相同,因此,科技型中小企業在生命周期每個階段的融資策略和風險管理也會存在諸多差異。 本文後麵的工作,著力於分析科技型中小企業在生命周期每個階段中的融資特征和風險特征,以期為實現企業發展融得所需資金、管理融資風險。
二、 生命周期各階段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特征
1. 創意階段。新創意的萌生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生命的起點,各類背景信息和知識的相互碰撞誘發科技工作者的新創意,並進行基礎的科學研究。此時科學研究的新創意往往存在於研究者的頭腦中,體現為研究者思想的研討與碰撞,還未形成實物載體。這一階段的科學研究通常是由政府或者團體性的研究項目資助相關科研團隊,由於不具備融資的載體,融資活動更無從談起。
2. 種子期。在種子期,科學研究和發現的成果通過技術開發實現產業化的轉變,這是科技工作者的智力成果轉化為具有商業開發前景的項目成果雛形的階段,科技研究者的創造性智力勞動仍是此階段的主要投入。由於還未進行生產經營,產品的銷售收入很少或者沒有。此時項目成果還處於實驗室階段,對設備、廠房等有形資產的需求不高,故資金需求的數額不大,約占創業過程所需資金總量的5%~10%。企業的資金收入主要是創業者投入的資本金、政府各類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種子基金。現在隨著富裕階層的快速發展,民間資本已經進入到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體係中,作為“天使投資”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種子期需求的部分或全部資金。
3. 初創期。初創期是將具有商業開發和市場前景的項目成果進行產業化的階段。在這一階段,科技人員將科學研究的成果從實驗室樣品轉移為工業化實際生產,這就需要配套工業化生產的相關生產要素,諸如:廠房設備、員工、市場開拓等,這一切都需要相應的資金支持。企業的新產品開始進入市場,但市場前景不夠明朗,市場渠道還需要拓展,同時企業還需要再進一步完善產品研發提高競爭力,資金需求相對較大。
初創期的科技企業主要由科技人員的人力資本和無形資產組成,雖然組織內部開始出現分工,但是組織結構依然較為簡單。由於固定資產少、無形資產難以量化,企業規模小以及信用製度沒有建立等原因,導致企業的外部融資活動因為抵押不足、抵押擔保難以實現。資金需求與融資供給之間的缺口導致初創期是科技型中小企業在整個生命周期過程中資金問題最突出的一個階段,甚至許多企業走不出這一“死亡穀”階段。自有資本和政府基金資助在初創期仍然發揮主要作用,對於市場前景較好的科技企業,在有擔保的情況下,銀行也可能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發放貸款。風險投資雖然也開始進入,但是其主要目的在於發現高成長性的科技企業。
4. 成長期。經過艱苦的創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實現了由實驗室到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轉變。在成長期,企業的產品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可,市場份額、銷售收入和利潤都在迅速增長,市場前景較明朗。企業發展的關鍵是要迅速擴大市場份額,擴大再生產,達到保持企業快速增長的目標。另一方麵,為了保持持久市場競爭力,企業需要不斷的更新技術和工藝,這就需要在強化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能力上持續的進行投入,縮短新產品的開發周期和市場推廣周期,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因此,成長期是資金需求數額最大的一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