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向湞發誓要出人頭地。
為什麼不?她年輕,漂亮,妖嬈,聰明,沒道理平凡。
周圍阿1阿2到阿10,向湞都看不上,當年大家都是同窗好友,曾經一起談過夢想的,她們個個都比向湞夢想大,什麼嫁給希臘船王,和心愛的男人到月球上去定居……都是白日做夢,當時向湞最冷靜,問到夢想,隻有一句話:出名。
其實就是出人頭地。
活在一群牡蠣的世界裏有什麼出息,一定要跳出海麵,向高空飛去,哪怕冒著被捕獵的危險,至少拚一拚。
不拚,時光一晃就過,20歲仿佛剛剛吹滅了蠟燭,30歲眼看就要到來,等什麼?
阿1早早嫁了人,一臉市井的幸福,最近正在努力造人,逢人便請教懷孕秘籍,仿佛她的出生就是為了孕育另外一個生命而來的。向湞頂頂不喜歡和阿1聯係,不僅僅是因為阿1是個媽媽狂,還因為阿1總是以自己早早嫁掉作為奚落向湞的資本——向湞,你別再挑剔了,隨便找個男人嫁掉算了,你都27歲了,再不抓緊,30歲難道還打算單身嗎?——渾身上下洋溢著一種幸好早嫁掉的優越感,向湞幾次想反駁她:要是像你一樣嫁個沒用的豬頭三,還不如一個人活著有勁。
就算親密同窗也好,哪怕是血親姐妹,有些話是萬萬不能說,一說就是一刀,傷口會一輩子不愈合,向湞自然明白這個道理,雖然對阿1有諸多不滿,也都是放在心裏,報以冷冷微笑,這種冷冷微笑也會被阿1解讀為:她正在妥協和堅持中矛盾。
有些人注定沒話說。
阿1是這樣,阿2更是如此,阿2換了一個又一個男友,好像闖進玉米地裏的老狗熊,見一個就愛一個,愛一個就要嫁一個,可惜最後男人們都被她的花癡姿態嚇跑,一個沒姿色又沒頭腦的女人,誰會娶回家鎮宅?又不是貔貅。阿2愛了三五年之後變成絕望達人,每次聚會她都會垂頭喪氣,抱怨男人抱怨世界,抱怨社會抱怨人心不古,其實誰都知道,她不過是在抱怨沒人娶。
畢業前,大家有無數的可能性,畢業後,大家紛紛認同了一種價值,那就是趕快嫁人。嫁得好,風光無限,嫁不好,雖然蠻慘,不過也好過沒得嫁,雖然情況不同,向湞其實被大家歸類到阿2的分類中,認為不管什麼原因,這兩個女人都是沒人要。
其實向湞並不在乎別人怎麼看,在她看來,這些女人的小見識不值得討論。
向湞打算幹嗎?
出人頭地,說來很簡單,其實非常難。
雖然她周圍秉承這個信念的人幾乎沒有,但是茫茫人海,想出人頭地的簡直多如牛毛,稍不留意,就會被風吹到垃圾箱中,灰飛煙滅,片甲不留。大家都是毛毛蟲,誰都想拱出與眾不同的姿態,但是大部分蟲,還沒來得及冒出頭,就憋死了。
因為姿態太難拿。
2
向湞也不是沒有想過結婚這件事的。
在20歲之前。
還沒念大學之前,向湞也認為嫁個心愛的男人,這便是世間唯一美事。後來她談了幾次戀愛發現男人沒什麼意思——這不代表她喜歡女人,她隻是覺得,人類沒什麼意思。
所謂的那些心動,試探,激動,興奮,不過是一種叫做多巴胺的物質作祟——也就是說,所有的迷戀都是變態,多巴胺隻在變態的時候出現,出現後又會迅速消失。於是,談戀愛就是一種短暫變態立刻恢複正常的過程,區別在於,有些人能及時清醒,肅清,有些人則被多巴胺殘留控製,變得神神經經,患得患失,提不起放不下,從此被毀壞,也許終其一生都恢複不過來了。
向湞屬於超冷靜型人,當她一旦發現多巴胺論之後,就再也不打算在愛情上浪費時間了,嫁人也就被她當做人生計劃中最後的一個項目,當然,看你怎麼理解“最後一個項目”這件事,最後一個項目可以是最不重要的,也可以是最重要的,不重要到沒有排名,重要到必須壓軸。
因為主題是:出人頭地,所以其他一切選項都必須依附在這個主題之上,所以婚姻變得如此不重要,不重要到最後隻要能為“出人頭地”服務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