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作風建設須求常求遠(1 / 1)

作風建設須求常求遠

隨筆雜談

作者:耿誌權

所有的結束,都是新征程的開始。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發表講話,既深刻總結了教育實踐活動的成功經驗,又對新形勢下堅持從嚴治黨提出了明確要求。講話通篇貫穿著90多個“嚴”字,釋放出作風建設務求“常”“遠”的政治信號,這也將成為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管黨治黨的總遵循。

行百裏者半九十。活動收尾結束之時,盤點總結是必要環節,但保持“藥力”、根治痼疾更是重中之重。作風建設隻有起點、沒有終點,活動告一段落之後,唯有繼續做好“常”“遠”這篇文章,葆有翻山越壑、持續用力的韌勁,才能不斷固化既有成果,才能助推作風建設穩步向前,才能營造出風清氣正的黨內生活新常態。

作風建設須要常抓不懈。八項規定推行至今,一些領導幹部形成了“不過如此”的慣性思維,仍有一些地方在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上麵閃電打雷聲聲急,下麵聞風聽雨步步慢”。把“公家的錢”當作“不是錢”,把群眾的願望視作“看不見”,心裏裝的都是“領導”,腦子裏想的全是“升官發財”,唯恐領導“不高興”,從來不怕群眾“不答應”。因此,一定要克服“一陣風”的思想,牢固樹立長期作戰的思想,把加強機關作風建設持之以恒抓下去,用心、用力、用情地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牢固樹立“燕子壘窩”的恒勁、“螞蟻啃骨頭”的韌勁和“老牛爬坡”的拚勁,不解決問題不撒手,不達到目的不罷休。

作風建設須要緊抓不放。進一步形成上下聯動的合力監督機製,拓寬監督渠道,把“四風隱身衣”找出來、“曬”出來,起到當頭棒喝的預警和震懾作用。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從思想上教育、行動上糾正、製度上完善,形成一種工作常態,又需要強化上級監督、紀委監督、輿論監督尤其是群眾監督的作用,讓群眾的“火眼金睛”時刻處於“搜索”狀態中。針對反複出現的問題,要順藤摸瓜、一追到底,用猛藥、出重拳,對那些穿上“隱身衣”、更為隱蔽的“四風”行為進行有針對性地打擊,堅決杜絕搞變通、玩規避的行為,使八項規定真正成為“鐵八條”。

作風建設須要務求長效。實踐告訴我們,“運動式”整治“四風”,隻能治標不能治本,修補相關漏洞,築牢反“四風”的“防火牆”,才是從源頭上遏止“四風”的治本之策。要抓緊推出治本之策,形成長效機製,切實架起廉潔從政的“高壓線”,用製度之劍戳破各類腐敗的“隱身衣”,徹底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確保作風建設深入推進、常抓不懈。製度要盡量去除“原則上不得”、“一般不得”等彈性字眼,多用“嚴禁”、“不得”、“不準”等剛性詞語。製度規定越細,可操作性越強,“四風”隱身鑽空子的餘地就越少;製度執行越嚴,敢於以身試法者也就越少。

毛澤東同誌強調:“一件事不做則已,做則必做到底,做到最後勝利。”黨的作風建設是永恒的課題,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教育實踐活動有期限,但貫徹群眾路線沒有休止符,作風建設沒有“終點站”。這就要求我們拿出更大的決心和力度,更硬的措施和辦法,更高的標杆和要求,不自滿,不懈怠,不搞一陣風、一時熱,始終保持那麼一股“精氣神”,以更加優良、紮實的作風去迎接新的更大的挑戰。

責任編輯/劉桂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