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饒餘燕藝術檔案(1 / 3)

饒餘燕藝術檔案

音樂家檔案

一、簡曆

饒餘燕,漢族,廣東大埔人。1933年9月出生於上海,2010年4月病逝於西安。音樂教育家、作曲家,西安音樂學院教授。曾擔任西安音樂學院作曲係主任,學術學位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兼音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陝西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陝西省政協第五、六、七屆常委,陝西省文學藝術家聯合會常委,中國音樂家協會《音樂創作》特約編委。

早年就讀於上海震旦大學附中,1951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學文學院音樂係,次年並入上海音樂學院,1957年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作曲係。由於他在複調音樂上的突出成績,1956年被抽調擔任在上音執教的蘇聯作曲理論專家麵向全國為期兩年的複調音樂班的業務秘書,負責記錄整理《複調音樂講座》講稿。並在上音附中兼教樂理課。自1958年以來一直在西安音樂學院任教。

半個多世紀的教學生涯中,先後擔任過作曲、複調、大型曲式、配器及綜合教學實驗性課程。曾任西安音樂學院作曲係主任多年(1983-1994),培養了一大批音樂人才,有的已成為國內外知名的作曲家。為此,曾榮獲陝西省首屆普通高校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並於1992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並享受政府津貼。

多年來,在教學之餘創作了一百餘部不同體裁的聲器樂作品。其中不少作品在國內外產生影響。特別是在器樂創作中,豐富多彩的複調手法和濃鬱的地方特色相結合而形成了鮮明獨特的音樂個性。主要代表作有鋼琴獨奏曲《即興曲——手車》《引子與賦格》、組曲《延安生活素描》《引子與賦格——抒情詩》,大提琴曲《緬懷》《棗園幸福渠》,民族管弦樂《音詩——神州夢》《音詩——雨霖鈴》《音詩——玉門散》《音詩——鼙鼓魂斷》《音詩——大漠遐想》(合作)《音詩——塞下曲》和中阮協奏曲《漢琵琶情》以及小提琴協奏曲《青年之歌》(合作)、鋼琴與管弦樂《秦腔曲牌主題隨想曲》、古箏與管弦樂協奏曲《驪宮怨》、二胡與室內管弦樂《小協奏曲——垂楊柳》、芭蕾舞劇《春風桃李》、《金色的海螺》(合作)等。其中鋼琴協奏曲《獻給青少年》和民族管弦樂《音詩——驪山吟》分獲全國第一、三屆音樂作品比賽二等獎,出版了總譜與唱片。《長安古樂複調鋼琴小曲三首》(阿蘭多)獲首屆全國少年兒童鋼琴作品征集榮譽獎。

先後發表論文《複調音樂的最高典範——賦格在音樂表現上的作用》《試論蘇聯複調音樂理論體係》等數十篇,曾任第四、六、七、八、九、十二屆全國音樂作品評獎評委,並多次被聘為國家級重大音樂作品比賽評委。傳略被編入《中國普通高校教授名人錄》《中國當代藝術家名人錄》《中國文藝家傳集》《近代中國作曲家傳略》(香港)以及美國傳記研究院和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編撰的有關傳記中。

二、重大藝術活動

1959年。創作了交響大合唱《鋼鐵大巴山》(合作),作為向國慶獻禮的陝西省作品,在京、陝多次公演。經修改重寫後又作為“延安文藝講話”二十周年獻禮作品於1962年再度在西安公演;1965年,創作大型民族管弦樂組曲《王傑的故事》(合作),多次在西安公演;1966年,創作的配樂朗誦與大型室內樂《鞠躬盡瘁為人民》,在西安舉辦的焦裕祿專題音樂會上多次公演;1973年,參加陝西大型泥塑展《霸王窯》的配樂創作,其音樂一直配合展覽播放;1975年,創作的大型管弦樂組曲《創業讚》,由西安音樂學院與陝西省樂團多次在西安分別公演;1979年,創作的鋼琴協奏曲《獻給青少年》,由西安音樂學院管弦樂隊在西安多次公演;1980年,創作的獨幕舞劇《春風桃李》(合作),由西安市歌舞劇院公演數十場;1981年,創作的大型芭蕾舞劇《金色的海螺》(合作),由西安市歌舞劇院在西安多次公演,並赴滬、川、鄂巡回演出;1982年,創作的民族管弦樂《音詩——驪山吟》,由西安音樂學院民族管弦樂隊首次在第一屆《西北音樂周》公演。在1983年由中央民族樂團,1985年由香港中樂團分別公演。1986年,為大型話劇《神州夢》配寫音樂,由陝西省人藝和西安音樂學院聯合公演;1988年,作為中國音樂家代表成員出席柏林國際音樂節,並訪問了德國和蘇聯;1990年,創作的古箏與管弦樂協奏曲《驪宮怨》,在1990、1991、1993年分別由西安音樂學院交響樂團、中國廣播交響樂團、陝西歌舞劇院交響樂團在西安、北京多次公演;1992年。創作的古箏重奏曲《鎖風沙》以及長號四重奏曲《召喚》,在西安舉辦的“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紀念音樂會上首演,後多次公演;1993年,為香港中樂團創作委約作品於大型民族管弦樂《鼙鼓斷魂》。1995年6月在香港首演;1995年創作中阮與民族管弦樂協奏曲《漢琵琶情》,由陝西歌舞劇院民族樂團在西安首演;1997年12月,由新加坡、中國合作在北京公演;1999年,為台灣實驗國樂團委約創作大型民族管弦樂曲《音詩——大漠遐想》(合作),1999年12月在台北、高雄等地首演;2001年。為日本京都市立管弦樂團創作委約作品,為二胡和室內樂隊而創作的小協奏曲《垂楊柳》於2002年元月日本京都公演;2009年10月,為慶祝西安音樂學院建校60周年校慶,特舉辦了饒餘燕鋼琴作品專場演奏會,音樂會上演奏了從1954-1976年創作的鋼琴作品。取得了極大成功;2009年底為紀念澳門回歸10周年,創作澳門特區政府委約作品民族管弦樂《澳門隨想》(合作)。由澳門中樂團首演。

三、主要代表作品

1、鋼琴作品

《即興曲——手車》,1954年作於上海,由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前蘇聯收集出版於《中國作曲家鋼琴作品選》。

《序曲二首》,1955年作於上海,音樂會演出。

《引子與賦格》1956年作於上海,1960年被編入《高等音樂院校鋼琴教學曲選(中國部分)》。

《秦腔曲牌主題奏鳴曲——感天動地竇娥冤》,1958-1959年作於西安。

《延安生活素描組曲》,1963年作於西安。

《引子與賦格——抒情詩》(引子主題取自陝西地方戲曲碗碗腔),1964年作於西安。發表於《音樂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