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3)

第一章

伏 羲 與 女 媧

很久很久以前,西和還是一片汪洋大海。海東南有一座孤島,島上長有梧桐、櫟樹、雲杉、桂花等珍貴樹木,常有鳳凰和吉祥鳥棲息在上。這天,忽然天河注水,汪洋決開了口子,海水滾滾東流,西和大海變成了一泓淺灣。眾水族堆石圍土截不住海流。天差黑時,從上遊漂來一隻瓜瓢,流呀流,四島八嶼都攔不住,將要靠岸時,又被排排濁浪推進海浪之中,跌進漩渦不見影蹤。不知流了多長時間,漂到西和海東南的小島上掛住了。說來也怪,瓜瓢落到岸上,海水急劇下降,小島越發顯露出真麵目。隻見島上洞穴多得數不清,清水洶湧,水族爭先恐後入海。島嶼形如一隻擱淺的木船。

卻說那瓜瓢落在島上,滾來滾去,滾到一天池邊,瓢把斷裂,崩出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來。他們到島上,跳躍追逐,渾身精光,與鳳凰為伴,同吉祥鳥為伍。每天朝出暮歸,以野果為食,就樹杈做屋。倆孩子受天地之精氣,很快長成大人。那女孩用竹子編織網子,捕來小鳥,又用網做屋,用樹葉串成衣裳遮身。還用竹子做成吹的響器,引來百禽婉鳴,召來群獸狂舞。男的卻在百草中捋來籽實,儲於石穴樹杈,掉在黃土中的,第二年長出成片成片的籽實。倆人采不到野果時就捋這籽實充塞肚皮。多的時間,手拖手到這個小島上轉圈。

不知過了多少年,西和海變成了石山、黃土,滄海變成桑田。他倆感到了寂寞無聊。有一天,太陽剛升起來,男孩從自己的樹杈屋中跑到女孩的屋前,喊了起來:“噯…噯…噯…,咱們再不要住兩個屋子,像那鳳凰、吉祥鳥一樣共窩同宿,生兒育女。”女孩聽了男孩的話,臉紅得如剛升起的太陽,她把長發遮在臉上說:“不!我們咋能和禽類相效!要得咱倆同居一屋,你必須答應我兩件事。”男孩兒說:“隻要你我同屋而居,就是百件事我也能辦到。”

女孩子跳下樹杈,從百葉衣中抽出一根石針說:“我拿這根針站在北山,你尋一根藤條站在南山,咱們隔山隔水,你甩脫藤條,若是穿進這針眼,咱倆就同屋;要是穿不進,那你就還是住南屋,我住北屋。”男孩爽快地答應了。他從南山尋了一根常青藤,站在一塊圓石上,她手裏拿著石針站在北山的圓石上,倆人隔水相望。太陽端天,男孩將手裏的長藤甩脫,如生足插翅一樣,飛越水際,不偏不差地穿過針眼。男孩高興得手舞足蹈,就要去拆女孩的屋子,女孩搖手笑著說:“還有一件事沒辦成,這次不算。你把你剛才踩過的圓盤石推下山來,我將我踩過的圓盤石推下山來,兩塊能合一塊,咱倆再同屋不遲。”太陽快落山時,兩人一起推下石盤。隻見沙石飛揚,百禽受驚,兩石滾在河畔,隻聽“轟”地一聲,兩石按指合縫地疊在一起。他再也不問什麼,跑到北山,將女孩子的屋子拆了,倆人唱著:“對山對嶺對山坡,各把圓石滾下坡,兩塊圓石疊合了,圓石相合人合了。”的情歌,住進了南山的屋子。

那天百禽趕來慶賀,群獸趕來道喜。倆人同屋居住後,男的在外種籽實、采野果,女的在屋織網結繩,生兒育女。這男的就是伏羲,女的就是女媧娘娘。他們就是至今人們供奉的人類的祖先。那小島就是咱們西和的仇池山。

采  錄:盧斌全,男,40歲,教師

流傳地點:隴南市西和縣

仇 池 石

在仇池山伏羲崖腳下,有顆亮閃閃的雪白如玉的石子,人們稱它“仇池石”。後來,這石子兒又變成血跡斑斑的五色花石,光彩奪目。

很久很久以前,這道山嶺上古柏成林,怪石林立,虎豹出沒,烏鴉群棲。《山海經》上稱它為“瞿堆山”。相傳是一位瞿氏老人堆積而成的山丘。後來,又有一個人們稱做龍興的老人雕鑿了山體,又被呼為“龍興山”。再往後,又有個叫仇維的老道人鑿井煉丹,引水蓄池,才改稱它為“仇池山”。

就在仇池山西南仇維老道煉過丹藥的小有洞天旁邊,住著一位手藝精巧的雕刻老人。銀須齊胸,白發如霜,手藝出眾。他剛正耿直,脾性古怪,終身不娶。然而,他對山上的孩子愛得如命,珍惜山上的一草一木,猶如十指連心。誰家有困難,他願意幫助,哪個有憂患,他願意解除。人們不願意直呼其名,也不願意喊他的姓氏,都把他視為吉祥的龍,給他起了個吉祥的名字叫“龍興”。他足踩過的山頭呼為吉祥山,他開辟過的山巒叫做龍興山。而那些石子兒呢,後世人給它起名叫“仇池石”。

一天,龍興老人起得絕早。他在山邊轉了一圈,又在山腳繞了一遭。忽然,他揀起一塊塊細白如棉的石子兒,掂了又掂,看了又看,心有所思,似有所悟地自言自語說:“自己孤身一人,無牽無掛,又對山上無所作為。不如我用自己的一點雕刻手藝,雕它一座山體,流傳於世,也不枉過了這孤苦伶仃的一生。”於是,他就用伏羲仙崖腳下的石子,開始雕刻這座山。

動工了,人們都趕來為他搬運石子,又為他細打碎敲,供他順手選用。叮叮叮,當當當,敲得石子火花揚,哧溜溜,哧溜溜,雕得農家屋上樓。先過七七四十九天,又過了九九八十一個春秋,山體還沒雕刻完美,可山上的莊稼地已荒蕪成蒿。人們開始餓開了肚子。龍興老人看在眼裏,悶在心裏,眉毛擰成一股繩,皺紋結成道道渠,不聲不響,隻是歎息。大夥兒知道他的脾氣,也沒有問他究竟。突然,他從一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手裏奪過鐵錘,狠狠地將快完工的雕刻品砸得粉碎,然後把錘扔在地上,憤憤地說:“都給我種田去吧,守著這勞什子幹什麼!不頂吃!”說罷,飄然而去,音訊全無……

不知又過了多少個春秋,熬過了多少個歲月,人們從山嶺側麵的一個小山洞裏,發現了龍興老人。他在這兒雕刻了玉柱雕梁,又開鑿了山村小舍,桌椅矮凳,杯盤家具,天上吊燈,地下布泉,高低錯落,層次繁絮,景中有致,致中有景,人們叫它“景致洞”。家家戶戶,村村舍舍,全像一幅十樣景圖。這個喊“這是我家院落”,那個叫“看,我娘還給豬兒倒食呢!”就這樣,你奪我搶,吵吵嚷嚷,喋喋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