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了這麼一個無聊的故事,除卻中間我寫到的那些小道理外,更想通過這個故事告訴大家的是:
每個人都孤獨,也許某一分鍾,某一陣子,也許因為某個人某件事,也許僅僅是因為人性的悲哀。我們都渴求著被理解,被愛,妄圖以此擺脫孤獨。所以我們急著喜歡,表白,戀愛,移情,分手,再戀愛,終於結婚生子了,可折騰的人還要離婚再走一遍前麵的環節,最後讓我們的孩子重複這一過程。
在我的故事中,不論主人公們做出了怎樣的選擇,愛他們的也好,他們愛的也好,他們始終都沒能擺脫孤獨。人活著,誰不孤獨?我們都不是別人肚子裏的蛔蟲,怎麼吃得透別人的腦袋在想些什麼?
“你不是我,未嚐感同身受。”
就像小可,她學著蘇蘇的樣子長大,但她還不是不夠了解她,也還是不知道蘇蘇跟她說分手時的原因嗎?連學都學不會,人海茫茫,更何況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呢?
所以,不被了解是正常的。那麼感到孤獨怎麼辦呢?
我的答案是:隻有接納孤獨的人,才能接納生活。孤獨是殺不死的,我們隻有謀求一份平衡。而這份平衡是需要我們自己去掌握的。這也是“孤獨者自愈”的由來。
薛可琴和陳妙就像是兩個極端,一個迫切的想要知道所有真相,然後不留餘地的拆穿它,逼迫別人做出選擇。而陳妙,同樣也是容不得謊言,但她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從不交流,隻給別人留一個決絕的背影。
如果她們沒有那麼極端,一個沒有處處咄咄逼人,另一個也沒有不給別人留有辯解的餘地,結局就不會是這樣了。所以,薛可琴雖然沒輸,但她也永遠不會贏。
不是隻有我們的孤獨才是孤獨,我們的欲望才是欲望。你活著有多不容易,多苦惱,多無助,推己及人,別人也就是一樣的。何不寬容一點呢?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需要平衡,愛需要平衡,欲望需要平衡,時間需要平衡....做到了這些,孤獨也不會消失,但那時你便能享受它。
不被人理解也代表你這個人沒那麼好懂,你有深度,有自我,這難道不值得被肯定嗎?孤獨是自省的絕佳狀態,珍惜孤獨,善用孤獨的人,才能有獨到的見解,不會人雲亦雲。
這是我的第一部,當然有著很多缺點。孩子雖然醜,但是已經生出來了,就隻能後期整容,讓它變好看了,這也許會比生它用更長的時間。
寫作過程曆時兩個月,不長,但也不短。犧牲了兩個月的夜生活換來這座青春的紀念碑,我認為是值得的事情。多年以後,再回過頭來看這本,不知道會是什麼感覺。會覺得文筆太爛,還是思想太幼稚呢?但這都沒關係,隻要明天比今天進步了一點,那就不能說自己差。
除此之外,我還會重新想起那些年少時的故事和朋友吧。謝謝你們,曾經出現在我的生命裏,讓我哭或者讓我笑,最後是讓我成長。
我擁有過很多,然後又一一失去。我不想讓那些過往隨風逝去,變得無跡可尋,所以我要用這種形式記錄下來。現在是腦袋比文字好用得多,有圖像,有聲音,有細節,有溫度。文字總是會遺漏大部分的東西。但是幾十年過後,前麵說的一切都會模糊掉,隻有文字記錄下來的那部分才會留下來。那個時候,這就是我關於青春的全部了。
在此,我想對為本書想了個名字的C,製作封麵的灣灣,還有在創作初期,提出很多寶貴建議的xx姬(太炫酷的筆名,以至於我忘記了),還有被動提供創作素材的,我曾經的所有朋友們說一句謝謝。
然後是最重要的,衷心感謝看到這裏的每一個你。哪怕隻有一個讀者,我也覺得我成功了。
希望我的故事和對人生諸多世事的思考,能喚起你們的故事和思考。
最後,青春不朽,孤獨無罪,僅祝願我們大家都能孤獨者自愈。
By Bubble,
2015.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