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新生兒溶血症有兩種類型,一種屬於常見ABO溶血,另一種就是極為罕見的RH溶血,發病率為千萬分之一。而且,RH血型不合是新生兒溶血症裏最嚴重的一種,如果真是這種情況,那麼孩子隨時都有生命危險,而救治孩子的唯一辦法,就是換血!
此時已經是18日下午5點,距離孩子出生已經過去了整整25小時,他身體各項體征持續下降,出現了心力衰竭,為了挽救小皓皓的生命,考慮到本院醫療條件有限,小皓皓被迅速送往成都市華西醫院第二附屬醫院兒科。
從廣元市到成都全程約282.8公裏,車程需花費5個小時,當救護車帶著孫遺銀父子抵達華西二院時,孩子的血紅蛋白值隻有70,而正常值是110到150,兒科主任陳娟不得不對家屬又一次下達了病危通知書。困擾孫遺銀十多年的病症終於找到了,可孩子又陷入危急!孫遺銀撲通一聲跪倒在陳教授麵前,這個40多歲的漢子涕淚橫流:“求你救救我的孩子吧,隻要能救他,別說換血,把我的命換去我都願意……”陳教授一把扶起悲愴的父親,表示一定竭盡全力搶救。
醫院迅速尋找血源,為嬰兒換血。關於血型的選擇,有非常嚴格的要求。RH陰性血又分為RH陰性A型、RH陰性B型、RH陰性O型,RH陽性同理,選擇的血型,RH血型要同母親,同時ABO要與孩子一致,所以給孩子輸注的血型隻能是RH陰性O型血。醫院無庫存,此時此刻,到哪裏去找這麼稀缺的血型?
陳教授將情況緊急向醫院領導作了彙報後,華西二院院長母得誌了解情況後高度重視,立即安排專人與四川血庫聯係,一邊通過各種渠道向廣大市民救助:救救悲情母親的第19個孩子!省血庫得知孩子的特殊情況後,立即聯係送血車,與此同時通過層層彙報,原本需要一天的時間,僅用了一個小時,就特事特辦,緊急辦好了調血手續。19日早上8點34分,600毫升熊貓血緊急送到了醫院。可是,當陳娟教授準備為孩子換血的時候,又一個意外發生了。孩子剛出生,血管太細,根本承受不了幾百毫升血漿進入體內的壓力,一打上血管馬上破裂。陳教授當機立斷,改用臍靜脈換血。醫生用最快的速度將嬰兒的臍靜脈切開,救命的血終於流進了孩子的體內……
時間一點一點過去,孫遺銀一直蹲在手術室外,每次看到陳教授進出,他總想問問,卻又不敢問。 19日中午11時,陳娟終於走出了手術室,600毫升RH陰性血緩緩輸進了孩子體內。隨著新鮮血液的不斷輸入,患兒體內膽紅素明顯下降,那危險的金黃色標誌慢慢褪去了,孩子慢慢恢複了健康的白皙和粉嫩……此時,陳娟才發現自己已經快虛脫了。當孫遺銀看到孩子被推出來,小臉蛋上的金黃被紅潤替代後,他一時不敢相信這個事實,他俯身盯著孩子看了又看,喜極而泣,他抓住醫生的手,不停地說:“謝謝醫生,謝謝醫生,是華西二院給我孩子第二次生命啊……”
孩子情況穩定後,孫遺銀給遠在廣元的妻子打電話通知了喜訊,病床上的彭英林得知這一好消息後,傻傻地望著病床邊的劉漢越醫生,半天才哭出聲來…… 2011年3月29日,經過一周的治療,孩子身體體征穩定,孫遺銀帶著孩子出院回家了。彭英林看到兒子,一把將他攬進懷裏,她看一眼孩子,就傻笑一聲,淚水淌在孩子的小臉上……
2012年3月,孫遺銀夫婦帶孩子到醫院複檢,孩子各項體征正常,因為搶救及時,未出現任何神經係統的後遺症,如腦癱等,“銅娃娃”已經變成了一個健康活潑的孩子。
2012年9月,陳娟教授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說:是愛和科學拯救了這個孩子。她提醒母親是熊貓血的孕婦,需要更細致的產檢和醫療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