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本王身為天下義軍之首,行此不義之事怕是聲名有損啊!”韓山童雖是極為意動,可是顧慮名聲,還是猶豫不決。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況且天下間的義軍多了去了,表麵上看著是合力共抗韃子,可是對自己人下手更狠,時不時的互毆上一場,什麼階級兄弟都是虛的,唯有強大自己才是正道,明王機會難得,你可不能輕易錯過啊!”杜遵道‘苦口婆心’地勸道。
“且容本王再好好想想。”韓山童不是不想吃下張士誠的江浙軍,隻是後者雖然在新河城落敗,可是在江浙一帶還有著不下五萬的大軍,而且又是白手起家打下的基業,他肯拱手相讓麼?
正在韓山童躊躇不下之時,忽有侍衛來報,大將軍劉福通求見。
“是劉兄弟來了,快請他進來!”韓山童一向對劉福通倚重。
“見過大哥,噢,杜先生也在啊!”劉福通一向瞧杜遵道不起,連聲軍師都不稱呼。
“郭子興?你來作甚?”杜遵道正要對劉福通反唇相譏,可是看到其身後還有一人,眉頭頓時皺了起來。
“末將奉我家軍師之命前來,求明王救救我家大帥!”郭子興本來不隸屬於紅巾軍,可是這次卻破天荒地朝韓山童單膝一跪,行了個大禮。
“郭將軍請起,貴大帥怎麼了?”韓山童單手虛扶,麵無表情,誰也猜不到他的心裏在想些什麼。
郭子興一聽這話有些楞了,誰都知道黑水軍的大帥是張翠山,韓山童明知故問卻是何故。
“回明王,我家大帥去年在聊城大戰之時力戰不退,被韃子打入懸崖,又被帶到大都,腦子受損,已經記不得之前的事了。聽說明教中有位胡神醫,末將到此還請明王給派個兄弟帶路,黑水軍上下感明王之恩,必有厚報。”郭子興據實而陳。
“張翠山失憶了?”韓山童慢吞吞地轉頭看了一眼杜遵道,後者搖頭示意不可救。
“正是,初時我等盡以為大帥力戰而亡,可是直到新河大戰才知道此事,伯顏利用我家大帥整朝綱,肅貪官,實是看重了大帥之能。”郭子興本來不願多說張翠山失憶之後的事,可是韓山童既然問起來又不得不答。
“怕是還不止這些吧?張翠山到了大都拜惡賊伯顏為父,官拜糾察院樞密使,一口氣連殺了幾十號貪官,致使韃子的國庫充盈,又在新河城比武之中大勝察罕,如今已是韃子的三軍之首,光是士誠兄弟的江浙部就有四萬多人折損在他的手裏,你怎麼不說個清楚呢?”杜遵道冷冷地補充道。
“我家大帥失憶之後連自己是漢人還是蒙人都不清楚,這些又怎能怪得了他,還請明王看在我家大帥當年數次相援的情份上幫個忙。”郭子興說著又要下跪。
“明王明鑒,如今天下間的義軍已逾百萬,聲勢日盛,本打算三年之內打破大都的,可是張翠山化名安魯,助韃子皇帝整頓朝綱,如今整個蒙古軍已是上下一心,國勢日強,有他這麼一摻和,怕是義軍十年甚至二十年都未必能打下來!罪魁禍首正是張翠山!”杜遵道本來就與張翠山不和,現在落井下石的時候到了當然不會手軟。
“你???你簡直是胡說八道!“郭子興臉上的青筋暴起,
理智告訴他,現在絕對不是感情用事的時候。可是一旦杜遵道在言語中汙及張翠山,他還是沒能忍住。
“不錯,身為漢人,張翠山認伯顏這雙手沾滿了義軍鮮血的老賊為父,實是是非不分,本王雖然不才,卻也不願與這等不忠不義之輩為伍,請恕韓某無能為力!”韓山童越聽越覺得杜遵道的話在理,而且他現在的重心都放在怎麼收編張士誠部,哪裏還有閑心管張翠山的事。
“明王不問情由就拒絕末將,怕是心裏有鬼吧?莫不是明王覺得自己有了自保之力無需再倚重我黑水軍了不是?”當年韓山童數番起事無不失利,張翠山義無反顧去救,如今紅巾軍氣候已成,擁兵百萬,自然是用不著黑水軍來救了。
“古人尚能大義滅親,,本王若不是念著張翠山昔日的情義,早就派兵攻打新河城了,至於尋醫去救張翠山之事卻是提也莫及,軍中事務繁忙,郭將軍請吧!”韓山童給他說中心事,不覺老臉一紅,麵子有些掛不住了,這才惱羞成怒。
“明王偌大的名聲,也不過如此!”郭子興憤而離去。
“郭兄弟,等等我!”劉福通和張翠山是過命的交情,可是韓山童卻又是他的主子,兩家鬧翻了搞得他裏外不是人,郭子興氣衝衝離開,他趕緊快步追了過去。
“劉將軍心係故主,明王可要小心了。”杜遵道趁機又夾帶私貨,在韓山童麵前上眼藥。
“福通乃是淳良之人,軍師過慮了。”韓山童深信劉福通的為人,不輕不重地回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