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不是伯顏,看我去對付他!“施耐庵擎出鐵劍,大踏步而出,郭子興亦是催馬提槍,緊跟其後,同行的還有羅中。
張翠山正要一舉擊斃張氏兄弟,可是一看到施耐庵的步法,知道是個勁敵,遂凝神以待,隻是他手裏的旗杆實在是太長,施展起來多有不便,眼珠一轉,身子一縱立於馬上,這回長年的基本功派上了用場,隻見他的雙足穩穩地踩在馬背上,任戰馬顛簸亦是平穩無比。
三人旋即戰於一處,施耐庵的功夫本不在張翠山之下,隻是他並不擅長馬戰,再加上傷勢還沒有完全恢複,一身實力頂多發揮出六成,張翠山以一敵三,兀自大占上風。
新河城守軍正要做城破退兵之計,可是忽地看到一隊蒙古兵殺至城下,更令他們感到吃驚的是為首的將軍手執一方大旗,威不可擋,將聯軍的兩員大將打得大敗虧輸,又把三名頂級的戰將壓在了下風,尋思著當世有此功力的怕是隻有忠勇王伯顏,群情振奮,齊聲高呼:“軍神!“
“軍神!“
“大哥,是義父到了麼?“聽到蒙古軍眾丘八的喊聲,布諾探頭向察罕問道,他雖然受了重傷不能動手,行動已是無礙。
“不是,來的是安魯。“察罕麵無表情地回答。
但見張翠山與敵營的三員頂級大將大戰正酣,安蕾在其不遠處掠陣,一雙妙目時刻不離張翠山的背影,察罕的心裏很不是味兒。
勇貫三軍,佳人相伴,這小子怎麼到哪兒運氣都哪麼好?這幾個人我也能打贏,本事不比安魯差啊!為何我這麼帥、這麼優秀,四妹卻是連正眼也不瞧我一下呢?察罕心下憤憤不平。
“大哥,你怎麼了?“布諾看出了察罕的不對勁,雙方正在大戰,身為元帥怎地精神恍惚?
不過察罕畢竟不是常人,很快就恢複了心境:“義父真是有魅力,敢派安魯來打農民軍,難道他老人家不怕這小子見到黑水軍舊部恢複記憶臨場反水麼?“
布諾想了一下搖了搖頭:“以小弟看來三弟來也沒錯,或許比義父親自出馬更管用呢!“
察罕少有的存了私心,對張翠山有些偏見,不及布諾旁觀者清,聽了這話才恍然大悟:“不錯,二弟所言甚是,黑水軍本就是他一手所建,見了安魯肯定會不戰自退,到時候聯軍解體,張士誠一軍勢單力孤,何足道哉?“
“快,打開城門,迎安魯進來!“察罕趕緊下了軍令。
張翠山此時已與三人鬥了近百合,別人看他打傷兩個,又以一敵三還占盡上風,威風八麵,實則是心下暗暗叫苦,羅中和張氏兄弟一個級別的也還罷了,實力較他遠遜,可是郭子興和施耐庵都是超一流的好手,雖然還不及察罕,卻又不在程峰和布諾之下,尤其是施耐庵,每出一劍不但將自己的力道化解,還隱隱含著一絲反擊之意,一旦自己勢衰,隨之而來的必然是暴風驟雨般的淩厲反擊。
當然,張翠山是不會給他這個機會的,武當派的心法本就是氣息攸長,再打幾百合也不會力竭,而且郭子興的槍路隱約覺得有些眼熟,張翠山往往能在間不容發之際封住其槍勢,郭子興也覺得奇怪,這個全身都籠罩在黑甲中的蒙古軍戰領總覺得在哪裏見過,要不是旗招與大當家有些不同,他都懷疑是張翠山親至了,饒是如此他也多了一份心思,出槍間收回幾分氣力。
如此一來張翠山戰力更顯,一連三旗將施耐庵逼退,隻是全力攻擊一人,不免露出破綻,郭子興略一猶豫沒有搶攻,羅中也發現了這個機會,五虎銀鉤亮銀槍一抖,刺了過去,張翠山正要回旗,哪知竟是被卡住了。
羅中的槍上帶有兩個叉,和方天戟的外形差不多,除了能刺敵之外還能鎖兵器,羅中抓住這個破綻,全力一扯,想把張翠山手中的大旗搶過來。
張翠山兵刃被鎖,眉頭微皺,忽地猛一發力,羅中不願棄槍,竟是整個人從馬上被張翠山生生提起。
施耐庵提劍正要攻上,張翠山把空中的羅中朝他麵前一送,無奈後退,郭子興亦是投鼠忌器,怕傷了羅中,收槍後退。
張翠山一聲長笑,手肘一振,旗杆從中而斷,羅中的那記鎖招自然也就解了,
羅中當機立斷,身在半空急墜而下,一槍朝張翠山當頭罩下。
張翠山的旗杆斷了一段,更見靈活,用了一個纏字訣將虎頭槍粘住,同時一記飛龍掌擊了過去。
羅中在半空中無法轉身,無奈棄了虎頭槍,勉強借力朝後一偏,險而又險地避開旗杆,這一招用盡了他全部的氣力。
然而這隻不過是徒勞,避開了這一擊,卻是辟不開張翠山接下來如狂風暴雨般的進擊,旗杆在他身上連點幾記,又重傷一將。
這幾下是在電光石火間發生的,施耐庵和郭子興甚至來不及出手相救,此時隻剩二人,料想再鬥下去更不是張翠山的對手,無奈而退。
早有蒙古軍清開石沙,張翠山率大軍一擁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