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楊成都已經處斬了,為何還不依不饒,不知樞密使大人還要怎樣?”楊澤聽出了其中的不對勁。
“你是被告一方,無權提問,你以為斬了楊成就算完麼?遠遠不夠!接下來要說的是補償給竇家的損失,四妹,你繼續。”張翠山嚴正斥責楊澤閉嘴。
這些賠償事宜是張翠山和她鼓搗出來的,大元律之中並無此項,公堂上眾人聽得一頭霧水,紛紛把疑問的眼神注視到她的身上。
安蕾毫無慌亂,好整以暇地理了理幾根遮在眼前的秀發,照本宣科道:“ 楊成所為天怒人怨,對竇氏一家造成了難以估計的巨大影響,樞密使大人經過周密計算,決定補償竇氏五萬兩銀子!”
此言一出,堂內堂外頓時傳來無數的驚訝聲,要知道當時普通百姓一年的收入也不過十兩銀子,一下子補給竇氏五萬兩,這可是個天文數字。
“這也太多了吧?太祖初定中原之際殺一漢人不過一驢子的價格,兩條人命也不過五兩銀子,怎地多出一萬倍?”燕赤木忽地想起大元律中的這一條,當下出言反對。
“王爺你也太老土了,忽必列初定中原把漢人的地位排得太低,而且他能打下中原靠的是大蒙古帝國的勇士,如今已近百年,這條律令早就不適用了,當今皇上大肆宣揚一視同仁,蒙漢一家,你這麼說豈不是在編排皇上的不是?”妥歡有沒有說這句話張翠山其實也不清楚,不過用來壓住燕赤木的氣焰綽綽有餘。他就是看不慣燕赤木的思維,人命豈是驢子能補償的?
“就算竇氏一家可憐,也沒必要補償這麼多呀?國庫裏存銀不多,豈能給予平民?”燕赤木對此不屑一顧。
“王爺書讀得少我不怪你,且聽本官給你分析一下。”張翠山對燕赤木吹胡子瞪眼視而不見,慢悠悠地踱步到大堂中央。
大家覺得稀奇,禁不住豎起耳朵,整個糾察院針落可聞,顯是對張翠山的話充滿了興趣。
“竇氏的大夫正值壯年卻無辜慘死,竇家的頂梁柱轟然倒塌,本官決定補其一萬兩。”張翠山語不驚人死不休。
堂內堂外不禁哄然。
“這純粹是胡扯!上次李格一案你就獅子大開口賠給李氏一筆巨款,這事本王還沒向聖上稟明呢!”燕赤木顯是對李格一案巨額賠償耿耿於懷。
“告到朝堂本官也不懼,糾察院所為何來,是為整頓朝綱,將不法的貪官、庸官、汙吏一個個都給糾出來,還大家一個太平,讓百姓安居樂業,提供給士、農、工、商一個相對公平的大環境,如今朝政腐朽,有個別人打著朝廷的旗號大肆謀私利,逼得老百姓沒有活路,朝廷的公信力已經降到最低點,各地起事者絡繹不絕,無不緣於此,再不出重手整頓,你想讓朝廷快點滅亡麼?”
“本王不跟你爭這個???” 張翠山口才極佳,本著為國除奸、為民謀福的一頂大帽子扣過去,搞得燕赤木無力招架。
“十歲幼童被楊成jian殺,性質極為惡劣,不僅對竇氏一家,甚至對整個社會造成了難以預測的影響,本官此舉乃是為了殺一擎百,杜絕此類現象,多補給竇家一點有何不可?”
“樞密使大人正是此意,竇家死了兩個人,每人補一萬兩,另有兩位老人的贍養費兩萬兩,竇氏痛失親人,孤苦無依,精神損失費五千兩,鑒於這筆錢財也不是個小數目,為防不法之徒覬覦,從竇家的安全方麵起見,在糾察院附近買一座大宅子,另補五千兩,共計五萬兩,這起事件是楊成所為,所以就從尚書府抄出來的銀兩中扣除,若無異議,就此定案。”
“簡直是敲詐,明日上朝,本王要在朝堂上參你一本!”燕赤木覺得這種判案法不可理喻,他又知道對上張翠山毫無勝算,反對亦是無效,放下狠話。
“王爺隨意,還有,這裏沒你的事了。”張翠山哪會懼他,毫不留情地下了逐客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