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聊城危機(1 / 2)

朱重八病愈之後,張翠山特地陪他去了趟山裏,非但找到了那頭野豬,還獵回一隻小老虎。

時光匆匆,又是半年過去了。

這一日,田豐麵色沉重地將一份書信放在張翠山的文案上,沉聲道:“大當家,郭子興將軍傳來消息,聊城告急。”

“日前韃子大軍來攻,弟自知守城之任重,不予出城迎敵,然紅巾軍各部另成一派,弟無轄製之責,貿然出城,被巴特殺得大敗,三萬紅巾軍如今所剩不過半數。

今雖未探得領軍是何人,然韃子出動了十萬大軍,其中有三萬是騎兵,所圖非小,聊城固然是難守,弟亦甘願立下軍令狀,誓與城池共存亡,城在人在???”

“田兄,這份是子興寫給你的家書吧?”

“這雖然是家書,但聊城情勢危急已是躍然於紙上,相信過不多久子興的軍報就會送來!”

果不其然,還沒等到第二天就收到了聊城傳來的加急戰報,還是緊急求救的。

聊城一戰,蒙古軍以布諾為先鋒率五千軍馬攻城,郭子興親率一萬精兵相拒,哪知還是不敵,雖然保住了城池不失,卻也損失了半數兵馬,至於紅巾軍,留下的都是渣五類,精壯的都被韓山童帶到穎州為自己打地盤去了,直接損失兩萬有餘。

“聊城守軍之中有三千是特種營的兵,能打敗他們的也唯有察罕麾下的飛鷹鐵騎,莫非這次韃子精銳盡出了麼?”劉伯溫順著戰報推理,猜出此次怕是要打一場大戰了。

“傳聞飛鷹鐵騎不過八千人而已,怎地投入這麼多?領兵之人是誰?”張翠山向送信的丘八問道。

“據探馬回報韃子的主將並未亮出旗號,統一的是個‘元’字。”

張翠山不由倒抽了一口冷氣:“莫非是元順帝禦駕親征?”自己隻是占了山東五府之地,再加上半個聊城,也不值得皇帝親自出動啊。

他正在這裏猜疑不定,劉伯溫開口了:“忠勇王伯顏向來張揚,如果是他領兵伐聊城的話不可能如此低調。”劉伯溫亦曾對元廷的幾大官員做過研究。

“軍情十萬火急,傳我的令下去,於家主以最快的速度準備糧草器械,濟南府留一萬軍士防守,其餘的都跟我去聊城!”張翠山開始布署兵力。

“其他各府要不要再調些兵過去?”濟南府此時不過三萬兵馬,張翠山隻帶兩萬,對上韃子的十萬大軍,怕是還嫌不夠。

“每府至少要留一萬兵馬,委任副將守城,若是有韃子攻城,據城而守,絕不能出城!”張翠山忖了片刻,果斷下令。

“諾!”劉伯溫、於洋、段默、田豐等人躬身而退,各自行動。

與此同時,聊城府守將郭子興也正在緊急布署。

“韃子的前鋒軍已經駐紮在城外十裏之地,正在伐木采石,怕是明日就要大舉攻城了。”探子送來最新的情報。

“將聞將軍請來,另外彙總一下咱們黑水軍還有多少人馬。”郭子興深吸了一口氣,他深知自己取責所在,當以守城為主,拖到救兵來援才是上策,就怕韃子怕是不給這個緩和的機會。

過不多時聞重趕了過來,他是明教巨木旗使聞蒼鬆的族弟,被韓山童委任為紅巾軍在聊城的主事人,前番城外與蒙古軍的前鋒隊伍一番交手,折損了一萬多兵馬。

“郭將軍,明日韃子在舉攻城,可有良策退敵?”雖說紅巾軍和黑水軍之間頗有齷齪,但大敵當前,還是能分清輕重緩急。

“聞將軍,紅巾部還有多少可戰之士?”軍情緊急,郭子興開門見山。

“上次我部被韃子重創,損失慘重,如今能拿起兵器守城的已是不足一萬人!”聞重聞言老臉一熱,以兩萬對五千,若非郭子興派兵去救,差點兒落個全軍覆沒。

“可曾向明王派人去搬救兵?”

“這個倒是不曾。”聊城府名義上是紅巾、黑水共守,可實質上誰都知道中堅力量是黑水軍,而韓山童留下的多是老弱病殘,每臨大事自然是以郭子興為主,責任感就差得多了。

“上次與布諾交鋒我黑水部也損失了幾千人馬,如今聊城府守軍不足三萬,想抵住韃子大軍的進攻,難啊!”郭子興長歎一聲,麵現憂色。

“末將的手下可交與將軍統一指揮,我這就南下去穎川向明王求救。”聞重也是個重義氣的漢子,值此存亡之機毫不猶豫地交出了兵權。

“兵貴神速,聞將軍就騎本將的戰馬,上稟明王,韃子的後軍還會源源不斷殺來,聊城府笈笈可危,盡量多派些兵馬過來,共守聊城!”郭子興的戰馬神駿,可日行千裏,交給聞重騎乘,也算是變相的助力。

聞重連夜出發,第二天天還未大亮,就到了穎川紅巾軍大營。

“快去通知明王,聊城聞重求見,有緊急軍情相稟!”一夜急奔,聞重顧不上喝口水,嗓子幹得都快冒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