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心生芥蒂(2 / 2)

“來前軍師曾交待過。能收多少算多少。”小頭目低聲說著,至於還有下半句“動用一切手段”他怕激怒田豐沒敢說出來。

“行了,放了他們。”一直沉默不語的張翠山終於下令放人。

“大當家,就這麼放他們回去豈不是太便宜了?”田豐不甘心,想給這些人點苦頭嚐嚐。

“田兄,我知道你的心意,其實我何嚐不想宰了這群兵痞,可要是真這麼辦了,那就相當於跟韓山童和杜遵道他們結下了不解之怨,不值。”張翠山低聲向田豐解釋。

“大當家的用心良苦,屬下慚愧。”田豐也想到了其中的利害關係,下令放人。

“原來張兄也在這裏,下麵的兄弟不懂分寸,讓諸位見笑了。”杜遵道聞訊而來,他躺在炕頭上正等著數錢,可一眾手下遲遲不歸,這才知道出了岔子,親自動身來找。

“杜軍師言過了,都是自家兄弟出點小摩擦也算不了什麼。”張翠山不以為意。

“張兄說的是,杜某受教了。”杜遵道心裏有鬼,不敢再跟張翠山搭話,告了個罪,帶著一眾手下走人。

“這就是你手下的兵?”唐文超冷笑一聲,解開最後一名丘八的時候發現地上多了一灘水,還散發著一股異味,忍不住朝杜遵道冷聲嘲諷。

“還不嫌丟人現眼,趕緊跟我回去!”杜遵道有火沒處撒,朝著走在最後的丘八屁股上就是一腳。

小頭目向杜遵道請罪,杜遵道氣得敲了小頭目一個頭栗埋怨道:“你有沒有腦子,幹這種事不知道先把頭上的紅巾摘下來啊?”

他說這話的時候聲音稍高,雖然距離張翠山已有數十丈遠,可是聲音依然清晰地傳到了後者的耳朵裏。張翠山搖了搖頭,真是有什麼樣的官帶什麼樣的兵,蛇鼠一窩,沒一個好東西。

回到自家軍營,見張翠山有些悶悶不樂,劉伯溫問其故,說了,劉伯溫沉默片刻之後正色道:“大當家,劉某有些話或許不中聽,還請你多擔待。”

“伯溫有話但講無妨。”張翠山不是那種容不下事的人。

“韓山童雖然對你親厚,可實際上卻是把你當槍使,指望著你對付蒙古鐵騎!大當家還是速速帶兵離開聊城府才是上策。”劉伯溫力勸張翠山回濟南。

“既是共抗蒙元,這是個共同的大目標,一些小過節還是不要太過計較為好。”張翠山明白劉伯溫的心意。

“韓山童的作法不厚道,打著替天行道的名義可實質上卻視民如草芥,紅巾軍早晚得出大問題!社會動蕩,窮人衣食無依,富人財富不保,紅巾軍失了民心,到最後誰還會擁護他們?”

“伯溫兄說的有理,打仗本就勞民傷財,若是義軍再去損害百姓的利益,遲早會生出大亂子。我會找個機會勸勸韓大哥!”張翠山對劉伯溫的觀點持讚同態度,可還是對韓山童抱有一定的希望。

“勸也沒用!韓山童誌大才疏,隻知道一味發展紅巾軍的隊伍和城池,卻又缺乏相應的規矩去約束他們,而杜遵道之輩更是貪婪,要知道這種人的貪心是永遠也沒有滿足的時候。“劉伯溫對紅巾軍多方觀察,早就摸清了高層幾個人的底子,已是不抱任何希望了。

“過段時間再看吧,如果韃子沒有攻打聊城的跡象,咱們就回濟南。”張翠山知道劉伯溫耿直,沒有明著拒絕,采用了一個拖字訣。

“大當家,你可得把我的話當個事啊!不能讓聊城的老百九著咱們義軍的脊梁骨罵啊!”劉伯溫知道張翠山愛惜羽毛,不想讓他再跟紅巾軍有什麼瓜葛。

次日,韓山童派人宴請張翠山,席間多次透露出要與黑水軍合並之意:“兄弟,黑水、紅巾若是合而為一,山東、河北、山西、河南等地連成一片,絕對能令韃子皇帝嚇得發抖,晚上睡不著覺!”想到這裏,韓山童就是一陣興奮。

張翠山心裏記著劉伯溫的話,遂婉言相拒:“韓大哥,兄弟比不得你有雄吞天下的氣概,能守住山東幾府的地盤就已經心滿意足了,況且以後的事誰知道呢你說是吧?”張翠山說這話的時候意有所指。

韓山童也不便勉強,當下打了個哈哈掩蓋過去,其實他也明白論地位在他之上尚有明教的諸多高層,就算打下大都將元帝逐到漠北,誰當皇帝還不一定,不過野心膨脹,好高騖遠,一時收不住氣罷了。

他知道此事心急不得,遂向張翠山頻頻舉杯,張翠山借口量淺告辭而去,一場灑宴不歡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