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朱重八(1 / 2)

“那個察罕已經沒有還手之力了,你怎麼不殺了那個家夥?”周若水不解地問張翠山。

張翠山無奈苦笑著道:“你以為我不想殺他麼?”說著還揚了揚手裏的火銃,之後恨恨地道:“小段忒不厚道,隻給了二十發彈珠,我一口氣就給打完了,倒是便宜了察罕。”

“張兄弟客氣了,咱們次此能成功脫險還多虧了這麼暗器,若非它的殺傷力足夠震懾住韃子,隻怕咱們也未必能這麼順利地脫身。”韓山童倒是有幾分眼光。

“哎,張兄弟,此為何物竟能彈射出力道如此驚人的鐵珠?”莊錚入明教以前是個打鐵的,跟段默一樣對武器的開發頗感興趣。

“這個麼你還得問我三弟,我隻是用來防身。”張翠山笑著道。

“可否給莊某一觀?”莊錚顯是對火銃很是好奇。

觀摩了一陣子之後座莊錚搖頭長歎:“此物結構精巧,造之不易,令弟真是了不起,日後莊某一定登門求教!”

“好說,兄弟必定掃榻相迎。”莊錚是個直爽漢子,說話直來直去,甚合張翠山的胃口。

“張兄弟,此次韓某能僥幸揀回一條命,多虧你仗義相助,日後必有所報~”韓山童對張翠山表達謝意。

“韓大哥言重了,義軍救民於水火,小弟也隻是略盡一點綿力而已。”

“異日韓某東山再起之日,兄弟可幫助為兄一臂之力?”韓山童又萌生了拉張翠山入夥的念頭。

“義之所在,敢不從命。”二人相視一笑,張翠山爽快地答應了下來。

“為兄這次雖然起事失敗,卻也積攢下不少人脈,等過了這段風聲,就是你我兄弟建功立業之時。”韓山童敗不餒,依然是豪氣十足。

“那我就在濟南等候韓大哥的好消息。”

“韓大哥,今日一別,不知何時才能見麵,兄弟舍不得你啊!”能說得這麼矯情,肯定非吃貨小劉莫屬。

“兄弟,你跟著關老哥先回師門,待大哥重整旗鼓之後會捎信給你,咱們兄弟再並肩作戰。”

韓山童和劉福通相處了大半年,二人之間亦是結下了深深的友誼。

“你可是抓緊時間召集人馬,我先跟大哥去濟南呆一陣子,回頭再跟你打韃子。”

一陣好說才勸住小劉要跟韓山童去明教的衝動,畢竟崆峒派身屬六大派之一,與西域的明教並無來往,所謂門派有別,大家都明白是怎麼回事,唯有小劉搞不透。

其實韓山童除了造反之外也沒有其他的想法,身為明教中下層的一員,上麵五行旗使、五散人、三法王,左右光明使位子已經排得滿滿了,上升的空間實是太少,除非走偏門,不然再熬個三五十年,或許還能混個法王當當。

而造元朝的反,則是合了民心民意,一旦成事,前途就是一片光明,到時候兵權在握,聲名遠揚,任是明教教主陽頂天亦是不敢小覷。是以韓山童亦是急著回明教拉讚助,聚齊人馬之後再起兵跟韃子對著幹。

辭別韓山童和莊錚之後,眾人準備好馬匹就要往回趕,張翠山心下忽地一動,輕笑道:“各位,翠山在鳳陽有位故人,正好這次來了安徽,我準備去看看他。”

“你在這裏有故人?我怎麼沒聽說過呀?”周若水納悶了,她和張翠山在一起的時間也不短了,卻是不知情。

“其實你也知道的,就是朱向天朱大哥的後人就在那裏。”張翠山也沒打算瞞著誰,道出實情。

“朱向天?就是華家的那位大管事?”聽他這麼一說,周若水頓時想了起來。

“嗯,當年朱大哥練功不慎走火入魔,朝不保夕,就將愛子交由本家的一位兄弟撫養,就住在淮西鳳陽。”

大當家的既然發話了,這些人也不反對,五人結伴朝鳳陽縣而去,反正也不會再遇上什麼大隊元軍,就當遊山玩水了。

鳳陽這一年遭了災,由於官府的防護和救援不力,有許多村民被瘟疫傳染,半個月的功夫就死了上千口子,整個鳳陽城十室九空。

張翠山依稀記得朱向天的堂弟名叫朱世珍,可是在元朝的統治下,漢人的地位極低,一般的平頭百姓甚至連姓名都不能用,隻能以生日為期編號,叫張翠山如何去找?

好不容易碰著個喘氣的,張翠山過去打聽,可是在這個沒名沒姓的年代,除非相熟,不然如何能找到。

轉了大半個縣城之後,五人又渴又累,從行囊裏掏出幹糧清水,邊吃邊休息。

“老大,這麼個找法可不行啊?有沒有具體點的位置?”劉福通一邊啃著餅子邊嚷嚷,他是富公子哥出身,呆在窮山惡水的地兒可不習慣。

他這麼一提醒張翠山反而想起了另外一個去處,那就是皇覺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