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英雄遲暮(下)(2 / 2)

畢竟對朱向天所知無多,除了功夫高明,為人虛懷若穀之外,張翠山還真不太了解眼前這位一見如故的兄長。

看著張翠山略帶疑惑的眼神,朱向天以一種自嘲的口氣輕聲歎道:“雖然這是咱們第一次喝酒,但兄弟也不是外人,為兄就一一講給你聽。朱某人生平第一憾,就是未能將蒙古人趕出中原,恢複我漢家的河山!”

聽到這裏,張翠山不禁對朱向天肅然起敬,看不出眼前這位其貌不揚的朱大哥竟有如此的雄心壯誌,之前朱向天亦曾提起過反元失利之事,隻是語之不詳罷了。

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朱向天的熱情深深地感染了張翠山。一個性命垂危之人,依然將國家的命運視為自己的責任,這需要多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做得到?

“元朝的統治有諸多不合理的東西,單是對漢人的歧視就足以造成萬千漢人的敵對,在這個國家,漢人的人口數量最多,可論地位,非但比不上蒙古人,甚至還不如那些女真人,契丹人,這是極大的不公,亦是不斷有血性漢子扯旗造反的源頭之一。

除了開國的元帝忽必烈之外,入主中原之後,曆代元帝無不一是窮凶極奢,橫征暴斂之輩,隻顧自己享樂,絲毫不顧民眾的疾苦,若非忠勇王伯顏以一己之力硬撐著大局,元朝隻怕早就亡了。” 說到這裏,朱向天長歎了一口氣。

張翠山見其言語中再三提及伯顏,心下極是好奇,忍不住問道:“朱大哥,這伯顏不過一韃子罷了,怎地令你如何推崇?”

朱向天微一擺手,繼續道:“昔年我帶領近百餘淮西子弟起兵,飛奪張亳州城,數月光景,幾百人的隊伍就擴大了數十倍,聲勢日顯,隻可惜後來驚動了伯顏部,一仗之下就把義軍的隊伍就給打散了。”

“相傳蒙古軍有一支號稱無敵的騎兵隊伍, 滿打滿算不超過一萬人,莫非這支騎兵的首腦人物就是伯顏?”張翠山這幾年也沒有白吃飯,也知道了一些元軍的情況。

“不錯,正是伯顏麾下的‘雄鷹鐵騎’,我手下的兄弟雖是身經百戰之輩,但以步兵對騎兵,又無險可守,實非縱橫天下近百年的蒙古騎兵之敵。”

“十年前,我和當今蒙古右將軍脫脫和左將軍察罕曾有數戰,互有勝負,可一旦遇上了這二人的頂頭上司忠勇王伯顏部,這位馳騁沙場數十年的名將,竟是連吃敗仗,此人戰略戰術於當世不作第二人想,號稱常勝將軍,哪怕是各路義軍聯合起來,亦不是其麾下‘飛鷹鐵騎’之敵,伯顏武力過人,已是宗師級別的高手,而其手下更是人才濟濟,論謀略察罕不下於乃師伯顏,我和上官鵬聯手在武力上亦不是伯顏之敵,被其大敗之後,兄弟們死得死,散得散,朱某亦是身負重傷,這才無奈歸隱,而上官鵬則是帶著為數不多的舊數退回天南,據險而守 。”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朱某希望你日後能為我華夏子弟盡一分力。”說罷朱向天從懷中摸出一道黑色的令牌:“這是為兄昔年舊部的一道軍符,雖然不過區區八百人馬,卻無一不是身經百戰之輩,若論戰力,皆是以一當十之輩,盼你能善待之,若能如此為兄縱是身在九泉亦能瞑目!”朱向天的話中竟是有著托孤之意。

這一刻,張翠山的思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以此為信念,並為之付出行動,日後縱是不能名名垂青史,亦不失為一代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