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父,天可憐見,你我父子還有再見的一日!”朱元璋聽說張翠山身在煙台府,也顧不得山東各地的戰後重建事宜了,直接騎了匹馬,連護衛都不顧得招集就急匆匆地趕往數百裏之外的煙台府。
“馬上就要成年了,怎麼還像個小孩子似的哭哭啼啼,成何體統?”十七歲的朱元璋雖是少年老成,可是臉上還帶著幾分稚氣,望著這個比自己的個頭還要高出幾寸的義子,張翠山很是欣慰。
父子二人數年未見,雖然嘴上說得凶,可是心裏卻是知冷知熱,伸出袖子為愛子拭去眼淚。
“義父,孩兒這些年來一直在打探你的消息,可是卻沒什麼結果,你到底是怎麼過的?”張翠山離開黑水軍的時候身負重傷,朝不保夕,之後數年也不曾顯露形跡,也難道有許多人懷疑其已經???
張翠山被自己的義子問到這個問題,不由得老臉一紅,大致將這幾年的經曆說了一下,當說到光明頂力鬥五大宗師高手時,聽得朱元璋、劉伯溫、郭子興、沈萬三等人更是神馳目眩。
“這麼說義父已經是明教的高層,甚至足以和明教教主平起平坐,論地位比起當年的韓山童也要高出一大截了?”朱元璋也為張翠山感到高興,而且他還有著個人的目的。
“可以這麼理解,不過你要是讓我對明教諸位發號施令的話,隻怕還是不行!”張翠山行事愈發低調,沒有把握的話輕易不說。
“義父,孩兒年紀尚幼,處事不周,這些年治理山東六府,雖是兢兢業業,卻仍有力不從心之感,淄博府一戰之後更是明白自己的能力還差得遠???”朱元璋委婉地講出要將權力歸還張翠山的意思。
哪知還沒等他講完,張翠山就大手一揮止住道:“知道自己的不足也是件好事,起碼還有上升的空間???”
朱元璋還要再提,張翠山還是不答應:“孩子,為父這幾年雖然將體內的寒毒壓製,可還有幾處經脈至今還沒打通,還是要覓地隱居,練功排毒,你給我安排個合適的地兒吧???”
煙台府地處海濱,環境優美,朱元璋很快就找了一處令張翠山滿意的地方,派人打掃幹淨之後又購置了必須品,不到半日功夫就張羅的極為妥當,行事利索頗有當年李善長之風。
張翠山勉勵了朱元璋幾句,父子二人進屋敘話。
“義父,您正當壯年,論武力、論威望、論治世之能,普天之下還有哪個能跟您並肩,當今天下大勢將定,義父若是挾黑水軍之力,做這天下的共主也是大有可為之事!”既然隻剩下爺兒倆,朱元璋索xing放開了直接講。
張翠山聽了不由得一陣苦笑,以他的身份若是想一統天下倒不是難事,結束了近百年蒙漢之爭,給天下人一個安居樂業的環境似乎也是功德無量。
可是細想想卻也有著諸多不妥之處。
張翠山曾經有過一年多的賣國求榮的不良記錄,一旦登基稱帝,這個身家不清白的汙點怕也要被人提及。
再就是他這個人師從道家,對這逐鹿天下並無多大野心,而且他情路坎坷,兩個深愛的女子先後離開,到現在近三十歲的年紀還沒成婚,如無意外,下一步就要出家做道士了。
第三條是他最為糾結也最為上心的一件事,手心手背都是肉,天下間最大的三股勢力之主都與他有著不一般的關係。
朱元璋麾下的黑水軍是他首創,而且朱元璋又是他義子,親逾骨肉;劉福通更是他的義弟,十年來肝膽相照,無論環境如何惡劣都不能離心離德;張士誠本來關係還算遠了一些,可是那份血濃於水的感受也是誰都不能替代的,若是張翠山有心做皇帝,這三位各封個王爺當,天下太平也就罷了,可他偏偏沒有這個野心,三個家夥都不是省油的燈,平定天下之後誰來做這個江山的主人,隻怕還要有刀兵之爭。
末了張翠山對朱元璋約法三章:三家有事可以商量著來,萬萬不可擅動刀兵???
******
“少帥,紅巾軍雖說是幫咱們打退了韃子,可是霸占著聊城、德州、清河等城池已有月餘至今不退???”程峰主要負責東部各地城防,又是黑水軍諸將之首,第一個拋出了心中的疑慮。
“劉福通可真不夠意思,想當年咱們大帥可是數次力挽狂瀾,包括他們的前明王韓山童,要是他們敢打咱們的主意,那可就太沒良心了!”郭子興有些忿忿不平。
“劉福通大將軍自然不會做出這等事,不過聽程將軍說這次領兵的周將軍有些古怪???,說不定是其個人的想法???”李善長也沒少跟紅巾軍中人打交道,並未聽說過這位周將軍。
“善長說的同錯,這位周將軍一直戴著鐵麵罩,哪怕是打退韃子之後也不曾解下,而且此人是一位宗師級的高手。”參與布諾連鬥三十餘合不分勝負,非宗師之力不能如此。
“他們還蠻有想法的,說是和韃子連戰數日兄弟們也乏了,要休整數日,可就這麼個借口一呆就是大半個月,我派胡兄弟過去跟他們交涉,那個周將軍又說糧草不足,此去安陽數百裏,兄弟們一路的供給誰來發???”程峰本來就對地個周將軍有些不滿意,可是人家紅巾軍幾萬人馬幫了這麼大個忙,也不便拒絕,最後還是於洋給湊了五千石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