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正雄和周自在歸隊之後哪兒也沒去,直接向方國珍請罪。
“楊兄弟千萬不要這麼說,方某早就知道張翠山是個治世能臣,但想不到他治軍也是一把好手,都怪我以前想得太簡單了,才招到今日之禍,這一切都是我的錯???”
方國珍也是個大度的人,在聽完了楊正雄和周自在的敘述之後,坦然承認自己格局不足,忘了成軍之時的初心,推翻蒙元暴政,還天下人一個太平才是第一位的,而不是一時的得失。
在他的內心深處雖然對楊正雄有些責怪,可也知道在亂世之中唯有武力才是保障,也不能對這位頭號戰將怎麼著。
***
天下大勢,風起雲湧,隻怕一個大時代即將拉開帷幕,
江浙兩路義軍從血拚再到聯合不提,湖北方麵的黃崗紅巾軍也發生了劇變。
徐壽輝手下頭號人物倪文俊反叛成功,將徐壽輝及其一眾死忠粉斬殺一空,重用新投來的大將陳友諒,坐上了黃崗紅巾軍大帥的寶座。可是他在這個位子上屁股還沒坐熱乎,就又被陳友諒給扳下去,到黃泉下麵跟老上司徐壽輝聊天去了。
陳友諒是個治軍奇才,掌控了黃崗紅巾軍之後,招賢納士,擴充實力,一躍成為天下間兵馬最多的義軍隊伍。
隻是陳友諒這個大帥的位子來的不正,生怕各路義軍聯合起來對他發動征剿,幹脆也玩起了窮兵黷武的路子,脫脫也適時地投了橄欖枝,兩下裏一合計,幹脆脫離了紅巾軍的稱呼,自立為漢王,與蒙古鐵騎聯手,一南一北要對各位義軍聯合出擊,待天下平定之後與蒙古人劃江而治,各占半壁江山。
妥歡亦是窮兵黷武,又派重兵圍剿已經被打成半殘的劉福通部。
朝中不少大臣有顧慮,紛紛勸誎,以脫脫為首的眾臣生怕剛剛好轉的形勢會犯眾怒,引起更可怕的民變,大元朝如今可謂風雨飄搖,北地還好,隻有黑水軍一支隊伍,也沒有進犯的意思,而南方已經完全脫離了掌控。萬一再有民變的話,北地也將不保。 可妥歡重權在握之後脾氣變了,整個人都趾高氣揚起來,翻著白眼反駁道:“隻要有兵在,怕什麼民變?”妥歡這話噎得脫脫等一眾群臣瞠目結舌。
伯顏不在之後,察罕獨挑大梁,沒了張翠山作對手,更是縱橫無敵,且對妥歡極是忠誠,被封為汝陽王之後統領天下兵馬,為妥歡東征西討,所向無敵,是以妥歡才有底氣這麼說話。
大家最後還是沒能爭過任xing的妥歡,察罕命布諾率五萬鐵騎兵發河南,這是要將劉福通徹底斬盡殺絕的節奏。
敵軍壓境,還沒恢複過元氣來的劉福通驚慌失措,一邊整軍備戰,同時也向黑水軍和遠在江浙的張士誠發起超求援信號。
方國珍和張士誠化敵為友之後,先是砸鍋賣鐵湊足了賠金,又修書一封道歉,集合了三萬兵要剛要出發,就收到陳友諒親率十五萬大軍征討江浙義軍的消息。
“南北夾擊,這個陳友諒可真是可惡!”作為曾經的變節者,方國珍對陳友諒是恨到了骨子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