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那位杜大人。”
“那徐太醫快去為杜大人診斷,不可再耽誤下去。”
“謝殿下,微臣告退。”
“等等。”
“殿下還有何事?”
李元嘉從腰間扯下玉佩,遞給徐太醫,道:“你拿我的玉佩,乘坐我的馬車去,可以快些。”
“微臣不敢,這、”
“別廢話了,看病要緊”
“那請恕微臣逾越了,微臣告辭”說完便匆匆離開
杜如晦,李元嘉有些印象,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和房玄齡一起並稱為房謀杜斷,是大唐的宰相,李世民的左膀右臂。其餘的他就不知道了。不知道不要緊,內事不決問百度,百度一下全知道。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李世民手下謀士,參與玄武門事件,和房玄齡功居首位。貞觀時期宰相,貞觀四年五月病逝。李世民廢朝三日,追封為司空,諡“成公。列入淩煙閣。”
貞觀四年五月病逝,也就是說再過兩個月杜如晦就要死了!被稱為房謀杜斷的杜如晦死了,李世民失去一條臂膀,大唐失去一位能臣。
杜如晦對大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總能把握事情的關鍵,做出最有利最正確的決定。可以說大唐盛世的繁華穩定中他有很大的功勞。在李淵當政時,李建成忌憚他和房玄齡,上書李淵將他和房玄齡外調。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前,派尉遲恭親自去接他倆,並對尉遲恭說:“如不來,殺之!”
李元嘉知道徐太醫去了也治不好杜如晦,而史書上也隻說杜如晦是病死的,也沒說具體死於什麼病,他又不會醫術,就算會,也不可能比得過宮廷裏那麼多的太醫,隻能束手無策了。
怎樣才能救杜如晦呢?宮廷的醫生看來是靠不住了,那隻能是民間的醫術高手了,民間醫術高手,李元嘉想到了一個人————孫思邈。
他回到殿中,派下將把巧兒喊過來,吩咐巧兒速派人去太白山找孫思邈。巧兒聽後便要下去派人去尋孫思邈
“等等”李元嘉道。
“殿下還有何吩咐?”
“如果找不到,你就派人說我手裏有青囊經,請孫先生一觀。”
“是,殿下”
杜公啊杜公,能不能在你死前找到孫思邈,就看老天爺讓不讓你活了。
此後,李元嘉就在府中修養。有感於身體的孱弱,十四歲了看起來如同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一樣。所以每天早上起來帶著兩個貼身丫鬟散散步,打打太極,和徐太醫交流交流養生,沒事練練書畫、逛逛王府。等頭上的傷好了以後,去桃林作畫,竹林弄琴,花海吟詩,水邊垂釣,小亭棲息,好不自在。清晨,聽微風中竹林的竊語:黃昏,看晚霞中桃林的輕舞:夜晚,見月光中泉石的嬉戲:正午時分,天朗氣清,陽光明媚,攜美眷,駕輕舟,於湖心戲水,美哉美哉。
在這悠閑地時光裏,李元嘉慢慢接收了原主人所有的記憶,也讓王府所有人適應了他的改變。在這期間,宇文氏來過幾次,雖是詫異,但也沒多想,反倒是對他更是寵愛了。
餓了有人做飯,渴了有人端水,累了有人捶背,就連洗澡穿衣刷牙洗臉都有人服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他感覺除了吃飯出恭需要他自己外,其它的一切別人都幫他完成了。剛開始他還有不習慣,努力堅持該有的底線和節操,不過很快他就被萬惡的封建社會同化了,變得主動享受起來。
再美的風景看多了也會膩,再好的是做多了也會厭煩。所以閑暇之餘,他口花花的毛病又犯了。開始調戲他府裏的小菇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