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輪美奐 花果山

發現森林之美

作者:嵐雨

花果山位於連雲港市區東南,雲台山中麓,距市區七公裏。原名蒼梧山,又稱青峰頂,因吳承恩創作的神話小說《西遊記》取材於此,被譽為“孫大聖故裏”。其絕頂玉女峰,海拔624.4 米,為江蘇最高峰。

花果山省級森林公園規劃麵積約1193公頃。區域內山脈縱橫,群峰峭立,古木參天,秀水長流,既具有雄嶺奇險的高山流水和古樹名花等自然景觀資源,又具有《西遊記》《鏡花緣》兩部名著的文化支撐,可謂自然人文景觀資源突出。花果山省級森林公園野生植物資源豐富,共計有植物種類1700多種,其中藥物資源就有1190種,並有古銀杏、圓柏和金鑲玉竹等國內少有的樹種和古樹名木,是江蘇省重要的野生植物資源庫。

雄峻奇秀

花果山風景區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景區麵積86.3平方公裏,規劃麵積110平方公裏,有山峰136座。它豐富的人文景觀和秀美的自然景觀令遊客讚歎不已。山中古樹參天,名勝古跡眾多,曆代文人墨客的足跡遍布山中。

花果山山門建成於1996年7月1日。一到山門口,《西遊記》氛圍便撲麵而來。山門是在傳統古城門的骨架上,用現代表現手法加以渲染。正門上首為孫悟空的頭像,背襯圓形圖案,象征功德圓滿。北側有唐僧師徒四人西方取經的浮雕,下方有六隻圓雕雄獅把門,廣場四周有一百零九隻石猴迎賓。山門背麵的匾額上鐫刻有“東勝神洲”四個字,為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沈鵬先生題寫,透過中間的門洞,可看到鬆林中吳承恩的雕像。

沿仙人橋、嶺竹節、十八盤登山,也可乘汽車直抵山頂。十八盤路側有一塊石頭形似鯉魚,頭在地麵,半獻身子在地下。相傳古代皇帝怕江山不穩,派許多陰陽先生到各地去查訪和破壞龍脈,這天有一個陰陽先生來到雲台山,發現了鯉魚石,又見這條嶺上有個第一天門。他知道鯉魚隻要跳過天門便成了龍,托生在山主家,長大就會搶奪皇帝的江山。陰陽先生找到了山主,把情況如實地告訴了他。山主很高興,便問怎樣才能使鯉魚跳過天門。陰陽先生對他說,隻要在鯉魚石旁修個十八盤,就能順勢飛上天門。於是山主雇人晝夜施工建起了十八盤,陰陽先生也就放心地走了。原來鯉魚跳過天門才能成龍,若是落在十八個盤子裏,那隻能是人間的一道菜,風水也就這樣被破了。

攀上十八盤,走不多遠便是南天門。在《西遊記》裏,它是玉皇大帝靈霄寶殿的外大門,每次孫悟空上天求救兵,都是先經過這裏通報。由南天門下行,抵九龍橋。九龍橋為花果山的主景之一,位於群山環抱的幽穀之中,有九條大澗在這裏彙合,然後奔流向山下的大海。過去香客從南天門小路下至穀底,稍事休息,便可鼓氣繼續向上攀登。這一降一升,雖增加了登山的艱險,但卻平添了跌宕起伏的情趣。九龍橋建於明代,為體量較大的磚構拱橋,它不僅方便了過往行人,同時也為後人留下了一座藝術精品。橋旁的宋代大銀杏樹已有近千年樹齡,它用濃密的綠蔭籠罩著九龍橋,橋上山風陣陣,橋下流水潺潺,鬆濤盈耳,鳥語花香,把遊人的疲勞消除得一幹二淨。

橋南有九龍將軍廟,也就是這座橋的橋神廟;北麵高處是茶庵,過去專供遊客休息品茶,現辟為吳承恩紀念館。沿山路攀登或乘纜車可至三元宮。三元宮是雲台山區的主廟,也是花果山的主體建築。

靈山覓聖

說到花果山,人們很容易聯想到水簾洞,水簾洞也是中外遊客最為向往的景點之一。吳承恩就是受了水簾洞的啟發,在《西遊記》中給早期的孫悟空提供了一個神話色彩十分濃鬱的活動場所。當代詩人陳運和也慕名到此寫有關《西遊記》的詩。全國各地的水簾洞很多,但都是《西遊記》風行以後起的名字,隻有這裏的水簾洞是在《西遊記》風行以前便有了的。明代海州人張朝瑞在為三元宮寫的一塊碑記裏,便記載著水簾洞是香客必遊之處。石壁上“高山流水”四個大字,是明嘉靖二十三年海州知州王同題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