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雙星係統,羅峰還是有些概念的,因為伴星的引力也非常大,中間那顆主星看似是一動不動,其實他跟伴星的引力是互相的,所以主星也會被伴星的引力拉扯。這樣會造成整個星係的不穩定,能不能形成行星還不一定,而且行星是公用的?還是兩顆恒星各自有行星?都沒有固定的規律,完全是隨機的。
大部分的恒星係都很容易生成雙星係統,太陽係也不例外,如果木星再大七八十倍,他的壓力和溫度就足夠滿足發生核驟變的條件,那麼木星就能變成一顆恒星。沒錯,木星就是太陽係伴星的不二人選,隻是在太陽係形成之初的時候,他沒有捕獲足夠的質量,才隻能退而求其次,成為了一顆巨氣星。
伴星的“人選”絕不是泛泛之輩,即便他離恒星還有很大一段距離,但是他的體積已經是地球的一千三百多倍,如果把木星放在月球的位置,我們整個天空都會是他那像是木質地板一樣的紋理。他的紅斑在我們看來,都能占據一大片天空,因為紅斑的麵積比地球還要大。
當然,這隻是視覺上的效果,如果木星真的到了月球的位置,那將是地球的災難,也將是太陽係的災難。木星巨大的體積,致使他的引力太大,在太陽係剛剛形成的時候,他巨大的引力就影響了整個太陽係的結構。
在星子互相緩慢碰撞,形成新的行星的時候,木星的引力把他們拉扯開來,致使火星和木星之間,留下了一個巨大的距離。而本該形成新的固態行星的物質,由於時刻被木星的引力拉扯,便形成了火星與木星之間的主小行星帶,否則火星與木星之間,還會有很多行星的存在。
對於太陽係來說,這可能不是什麼好事,可是對人類來說,絕對可以把木星看做是地球的保護神。地球在經過晚期大轟炸之後,便很好再經曆小行星的撞擊,這完全是因為木星巨大的引力,把主小行星帶的小行星拉到了他的身邊。那些橫衝直撞的太陽係外圍的小行星,也在木星引力的作用下,留在了主小行星帶,或者直接投入了木星的懷抱。
有木星這樣的“保護神”,地球才會出現相對穩定的環境,從而孕育出智慧生命。羅峰突然覺得,太陽係的環境是很獨特的,起碼是很少見的,因為大部分的星係都是多恒星係統,而不足以形成大型恒星的星係,又多是較暗的紅矮星。太陽係完全是生命的樂園,沒有多恒星的拉扯,陽光恒定,小行星等天體相隔較遠,那樣的條件下,形成智慧生命是非常正常的。
此時羅峰已經進入了雙恒星係統的外圍,巨大的小行星帶和星雲帶非常的壯觀。這不禁讓羅峰想到了進入雙塔星星係的時候,雙塔星星係的小行星帶很小,這也預示了雙塔星係中物質的匱乏,也從側麵說明了雙塔星人戰勝了多少困難,才走出了雙塔星係。
接著羅峰從小白的觀察數據那裏得知這個星係的麵積,要比太陽係大四倍多,主星比太陽亮很多倍,這也預示這他的壽命不如太陽長。小白預計,主星的壽命可能隻有三四億年了,而這可恒星的質量,還不足以坍塌成黑洞,可能會變成一顆紅巨星,最後成為一顆白矮星。
那時候星係中的主要發光體就變成了伴星,伴星比太陽要小,但比普通的紅矮星要大,他的壽命會是主星的很多倍。隻是即便主星成為白矮星之後,他的質量還在,同時引力也還在,所以這個雙星係統,不會有多大的改變。
在往前麵都,小白把行星位置一顆顆的指給羅峰看,這個星係一共有三十多顆行星,按照常規外大內小。小白發現的那顆適宜生命生存的行星,圍繞這主星運行,等到了近處,羅峰才明白了這可行星為什麼有穩定的環境。
主星跟伴星相隔的距離太遠了,也難怪這個星係如此的巨大,伴星身邊也圍繞著幾顆行星,可以把它看成那是一個小星係。而整個小星係,也是圍繞著主星旋轉的,主星也有他的行星,還跟伴星有互相作用的引力,沒有個大場地,是盛不下這麼多天體的。同樣有了這麼大的場地,主星跟伴星沒有發生激烈的相互作用,進而主星的行星和伴星的小星係都比較穩定。
隨著距離主星越來越近,羅峰覺得這個星係跟太陽係比較起來,簡直跟地主老財一樣,光圍繞著主星運動的類地行星就有十一顆之多。如果雙塔星人的航天事業是從這裏起步的,那他們完全不會因為資源的匱乏,引發戰爭。
雙塔星艦隊曾經經過這裏,但是他們應該沒有覺得這是事宜生存的地方,因為如果沒有精密的探測儀器,根本觀察不到雙恒星係統的具體情況。而且出於單恒星係統的習慣性思維,認為兩個太陽肯定會蒸發行星上的水,讓大地變得荒蕪,所以雙塔星艦隊錯過了這個資源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