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峰說:“我知道,就是圍著雙塔星旋轉的大型天體,你繼續說!”
利亞笑著點點頭:“既然你的宇宙觀正確,那我所說的話,你也就能很簡單的理解。像我們星係外圍的藍星,他有數顆衛星,如果雙塔星也有數顆衛星的話,雙塔星人的空間技術就很好發展了,可是我們沒有,走出雙塔星的第一步要邁出很大一步,我們走的很艱辛。”
羅峰明白了利亞的意思,如果月球沒有圍繞地球旋轉,那麼地球人走出大氣層也很困難,第一步隻能先邁向火星。可是兩者相差太遠,阿波羅11號飛船要飛行好幾年才能到達火星,在那個東西方兩個巨人太空競賽的年代,完善的循環生態係統或者冬眠係統,是絕對無法跨越的技術鴻溝。如果沒有月亮,人們的整個太空夢都可能會破碎,或者直接就不敢有太空夢。
而雙塔星的情況,比地球沒有月亮的情況更糟糕,一般而言,同一個星係的類地行星跟巨氣星都會相隔很大的距離。就像木星與太陽的距離,大概是火星跟太陽的三倍一樣,雙塔星係雖然臂太陽係要小,但是雙塔星跟藍星的距離也要遠遠超過地球跟火星的距離,甚至是那個距離的倍數。
羅峰可以想象的到,雙塔星第一批航天人的艱辛,他們空間技術的第一步,確實是很容易撤到襠!
利亞繼續說:“航天局先開發了冬眠係統,等冬眠係統完善之後,才開始了雙塔星人的第一次太空遠征。我們選定了藍星的一顆固體衛星做為首次的登陸點,那時一次悲歌與壯麗的任務,因為這次遠征隻能完成單程的行程,所有的船員都注定無法返回。”
“即便如此,雙塔星人也有太多誌願者參加這次行動,因為那是我們這個文明唯一的希望。第一次遠征用的時間太長了,從雙塔星出發三十四年之後,才到達了目的地。當時的科研任務全都集中在研究那顆衛星的地質結構上,因為我們要為接下來建設基地做準備。”
“宇航員們在遠離母星三個天文單位之外勞作了七個月,終於選定了建設基地的建設地,他們的補給都用光了,隻好重新進入冬眠倉。我在學習這段曆史的時候,忍不住出了一身冷汗,可以想象得到他們在進入冬眠倉時的心情,也許再過三十多年,就會有人帶著給養來喚醒他們,一起進行基地的建設。也許他們永遠都不會有人再來,他們將一直沉睡下去,直到冬眠倉的能量全部耗盡,他們講死在夢鄉中。”
“請緬懷那些宇航員們,他們是真正為整個雙塔星文明的進步,而貢獻了一生的偉人。”利亞的表情很嚴肅。
羅峰也嚴肅起來,跟利亞一起進行緬懷,雖然種族不同,文化不同,但是利亞說的這些明知去而無返的宇航員,的確是很值得尊敬的。
利亞繼續說:“我們用了一個多世紀,才在那顆衛星上建造了可殖民的基地,隻是衛星的麵積太小,五個基地隻能住進去二十多萬人。你所乘坐的太空電梯就是那個時候的產物,當時太空電梯上麵是太空港,飛船可以直接由太空發射,省去了衝破雙塔星重力的部分,可以節約很大一部分資源。”
“那時候已經研發了可控的核驟變係統,並改裝成了航空發動機,這是一個很大的突破,使雙塔星到藍星衛星的成本降到了最低。就在航空產業蓬勃發展的時候,雙塔星卻爆發了戰爭。”
利亞深吸了一口,似乎那段曆史壓的他喘不過氣來:“剛才我所說的這些太空計劃,都不是整個文明一起完成的,而是五個國家分別進行的。可想而知,五個太空計劃同時進行,完全超出了雙塔星資源的極限。”
“各國之間原先就有矛盾,又加上互相之間對航空計劃的間諜行動,讓各國之間的矛盾更深了。直到計劃進行時消耗的大量資源,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的下降,各國之間不得不通過互相之間的摩擦轉移國內矛盾。再到後期,各國的資源無法繼續支持本國航天計劃,便開始了互相之間的掠奪,於是爆發了戰爭。”
“人們本來想通過航天計劃,進行大量的太空移民,以減輕雙塔星的負擔,減輕各國之間矛盾,最終使各國可以和平相處。沒想到同樣是航天計劃,把各國逼到了非得一戰的程度,可以說一加速了戰爭的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