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雖死,罪猶在。因為太子死前諸多暴行,朝臣反對其歸葬皇陵,皇帝準奏。皇後娘娘爭辯無果,便帶著變成傻子的小兒子一同服毒自盡。
蕭靖沒死,她死了。
皇帝接連遭受打擊,頹廢數月。便再也不待見這個惹禍的老六,讓人將他搬到了皇宮的一個角落,眼不見為淨。
之後的日子也未曾太平。後來有人密告太子之死乃蜀王指使,一應人證物證俱全,蜀王被從封地召回,剝奪尊位,囚於天牢。
此事之後,原本寬和仁厚的皇帝疑心漸重,日漸刻薄乃至不可理喻。
諸王之中,勢力最大的漢王為求長生,整日與一群和尚道士為伍,太子案之後也被皇帝多番敲打鎮壓,後積鬱成疾,連日服用多枚仙丹之後瘋了,皇帝懷疑他是偽裝,多次派使者試探甚至侮辱。
物傷其類,與他關係最為要好的同王忍無可忍,舉兵造反,直搗京城,皇帝倉皇出逃,退守塗山。據說同王攻入皇宮之後,掀翻了龍椅,在金殿上大聲嚎叫:“我不稀罕你這個位子,我們是你的兒子,不是你的敵人!”。然後點燃勤政殿,在火光中舉劍自刎。
同王死之後,從者星散,將皇宮劫掠一空,蜀王和三位公主包括姐妹中最出色的華蓮公主蕭如,皆死在了亂軍之中。
同王此役,與其說是造反,不如說是自盡。
身為人父,將無辜的兒子逼迫到這個份上,皇帝情何以堪。
自此,皇帝僅餘康王、成王、安王、平王四子,可謂家破人亡。
一切的一切,皆因皇六子蕭靖而起。
蕭靖將頭靠在兄長墓碑上,淚落如雨。
那個人的話如同洪鍾一般在耳邊回蕩:“小子,莫要怨懟,莫要傷春悲秋,萬千黎民生死榮辱皆係與你一身,一定要堅持下去……”
蕭靖擦幹眼淚。
在床上躺了一年多的他已經不會走路了,要依靠著雙拐才能行走。作為皇室蕭條的罪魁禍首,醒來之後的他仍舊很不受寵,在之後的三年間,一直安靜的好像不存在。好在還有方音時不時過來陪他。成王也時常來,專挑著方音在的時候,好像是因為在外麵總是找不到她,就隻能來這裏守株待兔。
他還是跟小時候一樣喜歡捉弄方音,可她這些年武藝大有長進,經常揍得成王滿地找牙,就這樣都不生氣。蕭靖坐在花園裏,看著氣呼呼的方音和笑眯眯的成王,總是很羨慕他們的無憂無慮。
皇帝很喜歡方音這個丫頭,曾經當著他們三人的麵說過要把方音許配給成王的話,所以他們幾人都心知肚明,方音與他們沒有血緣關係。成王喜歡方音,宮裏幾乎人盡皆知,可是方音似乎更中意深邃沉穩、眉間總有一縷抹不去的憂傷的安王蕭靖。
所謂天地不仁,悲劇從一開始就埋下了伏筆,不免讓人扼腕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