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玉琅(1843-1903-?),字環陔,龍標(黔陽)安江人。明洪武十七年甲子科舉人、洪武十八年乙醜科進士、鉛山縣知縣廖時雨後裔。清嘉慶、道光時期少尉向環溪妹婿。一生婚姻多變,曾經續弦五次。公以清代積學士,性情灑落,討論風生,善書翰、耽吟詠。月夕花晨,尋幽選勝,輒留題寄興。既而橐筆遊大江南北,與名公、钜卿、韻士、墨客,酬唱贈答,其詩益工。暮年息影裏居,亦惟以詩酒自適。著有《澹園詩集》若幹卷。公在日,燧中表蔣君瑞棠,索其稿,擬為付梓。未幾,蔣君以疾卒,家複多故,其稿遂失。公亦旋歸道山。歲月遷流,行複卅載。公詩幾同廣陵絕調,無複流傳於世。
子婿段淮蓀,字幼燧,黔陽安江人。偶於公家舊書堆裏,得公詩草一本,有詩數十首,歸置案頭。同裏田君鎮吾姻弟之太夫人,為公族妹,行見之,謂:"公詩全槁既失,得此奚啻麟角鳳毛,何可任其湮沒?"促燧付諸剞劂,且出貲助其成,題名《澹園餘墨》。又承古閩海軍旅長林公秉周敬序。
步邑侯徐幼穆方泰芙蓉樓原韻
沙灣黃寅臣
名樓勝境俯沅西,江草江花入望迷。
百雉山城如畫裏,萬峰疊嶂繞雙溪。
風雲六詔水程通,白航青簾煙雨蒙。
最是曉光明赤寶,滿城佳氣鬱蔥蔥。
頻年作吏五溪邊,駐馬龍標又幾年。
長笑謫仙臥黃鶴,新詩愁寄夜郎天。
芙蓉樓題壁
平江陳倜
手植芙蓉幾百株,香爐峰下樂於於。
一樓高聳供憑眺,萬首豪吟啟拙愚。
月夜長河拖白練,霜天遠樹敝紅毺。
壁間錦句紗籠護,惟愛冰心在玉壺。
水繞山銜院落幽,無邊佳景望中收。
名花閬苑三千界,勝地龍標第一樓。
衰草獨尋人去後,倚樓不覺月當頭。
邊城作客同遷謫,黃葉秋風颯颯秋。
橘柚浮香人座清,同人乘閑往來頻。
澄潭把釣魚爭餌,高閣銜杯鳥弄箏。
客裏光陰如箭擲,胸中壘魄倩誰平。
登臨機觸鄉思感,酒熟豚肥鱸膾羹。
代遠季湮棟折摧,藤蘿人戶幾莓苔。
重修端賴賢侯力,董甾還須技士才。
匝月樂工新壁壘,三種雅集好樓台。
題詩壁上期來者,千載芙蓉謹護培。
民國二十四年(1935),張其雄任湖南省第四行政督察區專員兼黔陽縣縣長。民國二十五年(1936)四月,張其雄將湖南省第四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黔城。平江陳倜、寧鄉周國英等來附。十月,張其雄宴請諸公於芙蓉樓,在座諸公紛紛題詩。
芙蓉樓題壁
寧鄉周國英
負廓臨江一古樓,星移物換幾經秋。
芙蓉吐豔人何在,橘柚浮香客不留。
曠代詩懷無限感,邊城吏隱亦優遊。
潮州刺史龍標尉,弓影壺光易地侔。
一官遷守潕水邊,吾道南來自有緣。
誰複作詩蠻女乞,尚留佳話夜郎傳。
冰心韻朗驚流俗,明月歌愁續舊篇。
車馬衣冠安在也,空留樓閣付荒煙。
園開三徑剪青莎,霜染楓林簇錦柯。
密瓦覆來非藉竹,舊痕補去豈牽蘿。
煥然景象繞人趣,贏得風流好句多。
造化獨勞新令尹,靈光魯殿複巍峨。
日影南回十月天,登臨燕賀集群賢。
獞花得意相含笑,犵鳥多情也獻妍。
漫向離亭談過客,好將落葉擘吟箋。